登革热治疗需患者隔离于有防蚊设施房间卧床休息,保持病房适宜温湿度,保证水分摄入口服为主不足静脉补液,发热用物理降温高热毒血重可谨慎用小剂量激素,有明显出血倾向用止血药,出现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积极抗休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儿童密切监测体温优先非药物降温,孕妇治疗需权衡利弊选对胎儿影响小方案,有基础疾病患者兼顾基础病管理,出现登革热相关症状尽快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规范诊断治疗。
一、一般治疗
患者需进行隔离,应处于有防蚊设施的房间内,卧床休息至症状缓解。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湿度,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水分,以口服补液为主,若口服摄入不足则考虑静脉补液。
二、对症支持治疗
发热处理: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使用湿毛巾擦拭身体等,避免盲目使用退热药物,尤其是低龄儿童应优先选择非药物降温方式。对于高热不退且毒血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谨慎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需严格遵循临床指征)。
出血倾向处理:若有明显出血倾向,可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等,以缓解出血症状。
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处理:当出现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时,需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种类和剂量,同时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等,维持重要脏器的灌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避免因高热引发惊厥等不良事件,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采用非药物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等,避免随意使用成人退热药物,低龄儿童尤其要谨慎用药。
孕妇患者:治疗时需谨慎权衡利弊,综合考虑胎儿安全,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病情评估与处理。
有基础疾病患者:如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登革热过程中,要兼顾基础疾病的管理,需注意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相关指标,如血糖、心功能等,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及时就医要求
一旦出现登革热相关症状,如突发高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应尽快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规范的诊断(包括病毒检测等相关检查)和治疗,以便早期干预,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