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喉咙痛主要是因胃酸反流至咽喉刺激黏膜,原因包括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胃酸刺激、食管清除能力下降及其他生活方式因素影响,患者需调整生活方式,症状不缓解及时就医。
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
食管下括约肌是位于食管和胃之间的一组肌肉,它的主要功能是在非进食状态下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如果食管下括约肌出现功能异常,比如压力降低,就无法有效地阻挡胃酸从胃逆流进入食管,进而可能反流至咽喉部位。例如,一些肥胖人群,由于腹部脂肪堆积,会增加腹内压,从而容易引起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下降,增加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风险,也更易出现喉咙痛症状。
胃酸的刺激作用
胃酸中含有盐酸等酸性物质,当反流至喉咙时,会直接刺激咽喉部的黏膜组织。长期的酸性刺激会损伤咽喉部黏膜的完整性,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引发炎症,患者就会感觉到喉咙痛。研究表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咽喉部的pH值会发生改变,酸性环境持续刺激咽喉黏膜,是造成喉咙痛的重要机制。
食管清除能力下降
食管本身有一定的清除胃酸等反流物的能力,通过食管的蠕动等方式将反流物排回胃内。但如果食管清除能力下降,比如食管蠕动减慢等情况,就会使反流至食管的胃酸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延长,更易反流至咽喉部,增加对喉咙的刺激机会,从而导致喉咙痛。老年人由于食管蠕动功能可能减退,相对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进而引发反流性食管炎相关的喉咙痛。
其他因素影响
一些生活方式因素也可能参与其中,比如过度肥胖、长期吸烟、饮酒、进食过多高脂食物等。过度肥胖会增加腹压,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吸烟会削弱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还会减少食管黏膜血流量,影响食管的清除功能;饮酒会刺激胃酸分泌,同时也可能损伤食管下括约肌;进食过多高脂食物会延迟胃排空,使胃内压力升高,容易导致胃酸反流。这些因素都可能加重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情,进而引起喉咙痛。
对于患有反流性食管炎喉咙痛的患者,尤其是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肥胖者等,需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饱食、睡前3小时不进食、抬高床头等,以减少胃酸反流的机会。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一步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