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性乳腺炎分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多单侧女性发病,有局部红肿、疼痛、乳头溢液,部分伴低热,全身症状轻;慢性期有乳房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可与皮肤粘连,可与乳头相通排出粉刺样物,且病情易反复发作。
一、急性期症状
乳房局部表现
女性患者较为常见,多单侧发病,少数可双侧。发病初期乳房可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红肿范围大小不等,有的可局限于某一区域,有的则可累及较大范围。例如部分患者乳房皮肤发红,类似炎症表现,但与细菌性乳腺炎的红、肿、热、痛程度可能有所不同,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红肿有时相对不那么典型,红肿区域边界可能不太清晰。从年龄方面看,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病,但中青年女性相对多见。对于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如曾有乳腺外伤、乳腺导管扩张等情况的人群,更易出现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急性期表现。
可伴有乳头溢液,溢液性质多样,可为浆液性、血性或脓性。乳头溢液往往是由于乳腺导管扩张,导管内的异常分泌物排出所致。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这是因为局部炎症反应引发的全身轻微反应。但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不像细菌性乳腺炎那样容易出现高热、寒战等明显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二、慢性期症状
乳房肿块
乳房内可触及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边界多不清晰,可与皮肤粘连,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但一般不如乳腺癌的“橘皮样”改变典型。肿块大小不等,有的患者肿块可逐渐增大,有的则可能时大时小,与病情的发展和炎症的波动有关。从性别角度,仅见于女性。对于有乳腺导管解剖异常的女性,如导管先天性发育异常等情况,更易在慢性期出现肿块。
肿块可与乳头相通,有时可从乳头排出粉刺样物,这是浆细胞性乳腺炎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之一。粉刺样物是导管内积聚的脂质分泌物等物质排出的表现。
反复发作:病情容易反复发作,急性期经过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但往往会再次出现红肿、疼痛、肿块等表现。这是因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病与乳腺导管的异常持续存在有关,炎症容易反复刺激乳腺组织。例如部分患者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后再次出现类似急性期的症状,给患者带来较大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