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7型等感染引起,并非每个孩子都会得,发病与个体感染概率、免疫系统因素有关,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后热退疹出,护理要注意补水、物理降温、保持皮肤清洁,早产儿等特殊婴幼儿及有基础疾病的婴幼儿需特殊关注和护理。
发病情况与个体差异
感染概率方面:虽然幼儿急疹在婴幼儿人群中较为常见,但仍有部分儿童不会感染。这与儿童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状况、接触病毒的机会等多种因素有关。一些儿童可能由于先天免疫系统较为完善,或者在日常生活中极少接触到幼儿急疹的病原体,从而不会患上幼儿急疹。例如,长期处于相对封闭且卫生条件极佳、极少与其他患病儿童接触的环境中的婴幼儿,感染幼儿急疹病毒的几率就会降低。
免疫系统因素: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在不断发育过程中,不同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的速度和完善程度存在差异。免疫系统发育相对较好的儿童,对幼儿急疹病毒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强,更有可能在接触病毒后不发病或者发病症状较轻。而免疫系统发育相对缓慢或存在一定缺陷的儿童,感染后发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幼儿急疹的典型表现与应对
临床表现:幼儿急疹通常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持续3-5天左右,之后体温骤降,同时皮肤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先发生于颈部和躯干,然后蔓延到面部和四肢。一般来说,热退疹出是幼儿急疹的典型特征。
护理要点:对于患病儿童,发热期间要注意适当补充水分,以防止脱水。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如用温水擦拭儿童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来帮助降温。出疹期间要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儿童搔抓皮疹,防止皮肤感染。
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早产儿等特殊婴幼儿: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发育相对更不成熟,感染幼儿急疹病毒后可能病情相对更严重,需要更加密切的观察和精心护理。在发热时,物理降温的操作要更加轻柔,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等情况,一旦有异常需及时就医。
有基础疾病的婴幼儿:如果婴幼儿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感染幼儿急疹后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或者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这类儿童需要在患病期间由医生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估和监测,采取更谨慎的护理和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