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会传染,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为主感染引起,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2岁以下婴幼儿易感,有潜伏期、高热后热退疹出表现,可通过避免接触传染源、注意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来预防,婴幼儿出现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
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传播:病毒可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当患儿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毒的飞沫会排出体外,健康儿童吸入后就有可能被感染。例如,在幼儿园等儿童聚集的场所,如果有幼儿急疹患儿,就容易通过这种飞沫传播方式使其他儿童受到感染。
密切接触传播:与患儿密切接触,如接触患儿的玩具、餐具等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导致病毒传播。比如,健康儿童接触了被患儿唾液污染的玩具,然后又用手触摸自己的口鼻,就可能感染病毒。
易感人群及感染特点
易感人群:幼儿急疹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是6-18个月的婴儿较为多见。这是因为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疱疹病毒的抵抗力相对较弱。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免疫力逐渐完善,感染的几率会降低。
感染后的表现:感染病毒后,一般会有一段潜伏期,通常为5-15天。潜伏期内患儿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已经具有传染性。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持续3-5天,部分患儿可能伴有惊厥等症状。热退疹出是幼儿急疹的典型表现,体温下降后或体温正常时皮肤出现玫瑰色斑丘疹,通常先发生于颈部和躯干,然后蔓延到面部和四肢,一般1-2天皮疹就会消退,且不留色素沉着。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传染源:在幼儿急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婴幼儿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超市、商场、游乐场等。如果周围有幼儿急疹患儿,应避免让自家孩子与患儿密切接触。
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婴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等。同时,要定期对婴幼儿的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消毒,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增强免疫力:保证婴幼儿有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让婴幼儿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增强婴幼儿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
对于婴幼儿来说,幼儿急疹的传染性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通过采取上述预防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婴幼儿感染幼儿急疹的几率。如果婴幼儿出现发热、出疹等疑似幼儿急疹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