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出现腹痛腹泻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非感染性因素有饮食、腹部受凉及其他因素。对于此类人群需观察症状,轻的可调整饮食、保暖缓解,严重或不缓解要就医,儿童患者需关注病情防脱水。
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毒之一,在夏季也有一定发病风险,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导致患儿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诺如病毒也是夏季常见的引起急性胃肠炎的病毒,可引起集体单位或家庭的暴发流行,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人群普遍易感。
寄生虫感染:如贾第虫感染,多因饮用被贾第虫包囊污染的水源而感染,可出现腹痛、腹泻、腹胀、恶心等症状,病程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儿童感染相对较多见。
非感染性因素
饮食因素:大量进食生冷食物,如冰镇饮料、冰淇淋、生食瓜果等,可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蠕动加快,引起腹痛腹泻。例如,过多食用刚从冰箱取出的食物,胃肠道受到寒冷刺激,血管收缩,消化功能紊乱,从而出现腹痛、腹泻症状。另外,暴饮暴食、进食不规律或食用变质食物,也会引发胃肠道不适,导致腹痛腹泻。变质食物中可能含有各种有害物质,会破坏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腹部受凉:夏季夜间睡眠时空调温度过低、风扇直吹腹部等,可使腹部受凉,胃肠道血管收缩,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症状。儿童由于自身体温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因腹部受凉而引发胃肠道问题。比如,夜间儿童踢开被子,腹部暴露在外,容易受到寒凉刺激,进而出现腹痛腹泻。
其他因素:过敏体质者接触某些过敏原,如食物过敏(常见的有牛奶、鸡蛋、海鲜等),也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症状,还可能伴有皮疹、瘙痒等其他过敏表现。另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在夏季也可能表现为腹痛腹泻,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在夏季基础代谢率升高,胃肠道蠕动加快,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但一般还会伴有多汗、心慌、消瘦等其他表现。
对于夏季出现腹痛腹泻的人群,应注意观察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如果症状较轻,可通过调整饮食、注意腹部保暖等方式缓解;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更加关注其病情变化,因为儿童腹泻容易导致脱水等并发症,必要时需及时补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