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传播途径主要为空气飞沫及胎盘垂直传播,临床表现有潜伏期、前驱期(有低热等症状持续1-2天)、出疹期(前驱期后1-2天出现淡红色斑丘疹等),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典型临床表现结合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治疗无特效抗病毒药主要对症支持,预防可通过接种疫苗和避免接触人群密集场所等,特殊人群中孕妇需防胎儿畸形流产,儿童症状较轻仍需注意休息营养等,免疫低下者病情可能重需加强防护及时就医。
一、定义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以低热、皮疹及耳后和枕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易感人群吸入后即可感染;此外,还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
三、临床表现
1.潜伏期:一般为14~21天。
2.前驱期: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乏力、咳嗽、喷嚏、流涕等,持续1~2天。
3.出疹期:前驱期后1~2天出现皮疹,皮疹先始于面颈部,24小时内蔓延至全身,为淡红色斑丘疹,可融合,一般2~3天内皮疹消退,不留色素沉着,同时可伴有耳后、枕部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如接触风疹患者等)、典型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如病毒分离(从患者鼻咽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出风疹病毒)、血清学检测(检测风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若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
五、治疗原则
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发热时需适当休息、多饮水;皮疹瘙痒者应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若出现相关并发症则针对并发症进行相应处理。
六、预防措施
1.疫苗接种:接种风疹疫苗是预防风疹的有效手段,可显著降低风疹的发病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2.避免接触:风疹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可能导致胎儿出现畸形、流产等严重后果,因此孕妇需特别注意避免接触风疹患者,若有风疹接触史需及时就医评估。
2.儿童:儿童感染风疹后一般症状相对较轻,但仍需保证充足休息,摄入均衡营养,密切观察体温及皮疹变化情况,若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3.免疫功能低下者:此类人群感染风疹后病情可能较重,需加强防护,减少与风疹患者接触机会,一旦感染应及时就医并密切监测病情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