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表现为乳房疼痛、红肿、肿块形成,全身有发热、寒战、乏力等症状,哺乳期女性发病概率高且症状受哺乳影响,非哺乳期女性相对少见但症状需重视,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乳房红肿:乳房受累部位皮肤会出现发红、肿胀的表现,皮肤温度也会升高。炎症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充血,组织液渗出增加,使得乳房外观发生改变,红肿区域边界可能不太清晰,随着炎症进展,红肿范围可能会逐渐扩大。
肿块形成:可触及乳房内有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太清楚,有压痛。这是由于炎症引起乳腺组织的渗出、增生等病理改变,形成炎性肿块。不同患者肿块大小可能不同,有的肿块较小,仅能通过触诊发现,有的则可能较大,可在体表观察到。
全身症状
发热: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在38℃~39℃甚至更高。这是因为机体对炎症反应产生的全身性免疫应答,炎症因子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发热。一般来说,炎症越严重,发热的程度可能越高。
寒战:部分患者在发热的同时可出现寒战,表现为怕冷、发抖。这是由于细菌感染等因素刺激机体,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骨骼肌不自主收缩,从而出现寒战症状。当体温上升期时,寒战症状较为明显。
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疲倦、无力,精神状态较差。这与发热、炎症消耗机体能量以及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因为炎症反应会使机体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同时身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乏力的感觉。
不同人群的特点
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发生急性乳腺炎的概率相对较高,上述局部和全身症状会对哺乳造成影响,因为疼痛和不适可能导致女性不愿意哺乳,而乳汁淤积又会进一步加重炎症。例如,初产妇由于乳头皮肤相对娇嫩,更容易在哺乳过程中发生乳头损伤,从而引发细菌感染导致急性乳腺炎,其症状可能会因为哺乳的影响而更加复杂,需要特别关注乳汁的排出情况以及乳房局部的护理。
非哺乳期女性:非哺乳期女性也可能发生急性乳腺炎,但相对少见。其症状表现与哺乳期女性有一定相似性,但原因可能不同,比如可能与乳腺导管扩张等因素有关。全身症状可能相对不太典型,但局部的乳房疼痛、红肿、肿块等表现仍需引起重视,需要仔细排查可能的病因,如是否存在乳腺导管内的病变等情况。
急性乳腺炎的症状表现多样,通过对局部和全身症状的观察以及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是否处于哺乳期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急性乳腺炎,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