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低烧时要进行观察与监测,包括体温监测和一般状况观察;可通过调整环境温度、松散衣物、温水擦拭进行物理降温;让孩子多喝温开水补充水分;婴儿期孩子物理降温要轻柔且关注囟门,有基础疾病孩子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症状,低烧时先非药物处理,病情变化或不缓解及时就医。
一、观察与监测
1.体温监测:使用体温计密切监测孩子体温变化,建议每隔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了解体温波动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段孩子,正常体温范围略有差异,一般来说,腋下体温36-37.2℃为正常,当体温在37.3-38℃之间时属于低烧范畴。通过持续监测体温,能掌握孩子病情发展趋势。
2.一般状况观察:留意孩子精神状态、食欲、有无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其他伴随症状。如果孩子精神状态尚可,食欲影响不大,可能病情相对较轻;若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拒食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二、物理降温方法
1.调整环境温度:将室内温度调节至22-25℃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通过开窗通风等方式,但要注意避免孩子直接吹冷风。适宜的环境温度有助于孩子身体散热,利于体温下降。
2.松散衣物:给孩子穿着宽松、轻薄的衣物,避免穿着过厚、过紧,这样有利于身体热量散发,促进散热降温。
3.温水擦拭:用32-34℃的温水给孩子擦拭身体,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时间约10-15分钟,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但要注意,若孩子皮肤有破损等情况则不宜采用此方法。
三、补充水分
让孩子多喝温开水,少量多次饮用,以补充发热引起的水分丢失,防止脱水,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散热。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饮水量有所不同,一般婴幼儿每天需保证600-1000ml水分摄入,学龄儿童每天需保证1000-1500ml水分摄入。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期孩子: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对体温变化更敏感。在进行物理降温时要格外轻柔,避免冻伤等情况。同时,密切观察婴儿的囟门情况,若囟门有异常隆起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2.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如果孩子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出现低烧时要更加谨慎处理。需密切关注孩子基础疾病的相关症状有无加重,如先天性心脏病孩子是否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情况,哮喘孩子是否出现喘息加重等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评估病情。
总之,孩子低烧时首先要做好观察监测,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等非药物方式进行处理,同时根据孩子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若病情有变化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进一步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