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狂犬病患者恐惧,可采取心理干预、科普教育、放松训练等措施。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助患者纠正不合理认知,支持性心理治疗给予情感支持;科普教育涵盖传播途径和发病机制科普,让患者知感染风险低;放松训练有深呼吸放松和渐进性肌肉松弛,简单易行且适合各情况患者。
一、心理干预
1.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与患者交谈,帮助其识别和纠正对狂犬病不合理的认知。例如,让患者了解狂犬病的发病机制、传播途径等科学知识,明确自己过度担忧的不合理之处。研究表明,CBT能有效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降低恐惧程度。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适用,在生活方式方面,不影响正常生活情况下坚持治疗,有基础病史的患者需在病情稳定时进行该疗法。
2.支持性心理治疗:医护人员及家人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倾听其担忧,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比如定期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恐惧情绪的变化。不同年龄的患者接受支持的方式可能不同,儿童患者需要家人更多的陪伴和安抚,成年患者可能更倾向于与医护人员深入交流,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也能从这种支持中缓解恐惧。
二、科普教育
1.传播途径科普:向患者详细讲解狂犬病主要通过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传播,而健康的皮肤一般不会感染狂犬病。通过科学的知识传递,让患者明白自己日常接触中感染狂犬病的风险极低。不同年龄的人群都需要了解这一基本传播途径,性别不影响,生活方式如是否经常接触动物等情况会影响对传播途径理解的侧重点,有相关病史涉及动物接触的患者更需明确此点。
2.发病机制科普:介绍狂犬病病毒侵入人体后,如何沿着神经组织传播,最终导致发病的过程,但要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让患者知晓并非接触动物就一定会患狂犬病。让患者从科学角度认识狂犬病的发病,从而减轻恐惧。各年龄、性别患者都能通过科普了解,生活方式中若有接触动物情况需重点关注此机制,有相关病史者要结合自身情况理解。
三、放松训练
1.深呼吸放松: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吸气时腹部慢慢隆起,呼气时腹部慢慢收缩,每次训练10-15分钟。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患者,男性和女性都能通过深呼吸放松来缓解紧张和恐惧情绪。在生活方式上,任何时候都可进行,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在身体允许情况下进行。
2.渐进性肌肉松弛:让患者从头到脚依次紧张和放松各部位肌肉,先紧张腿部肌肉,持续5-10秒后放松,然后依次进行手臂、脸部等部位肌肉的紧张与放松。不同年龄患者的肌肉紧张和放松程度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性别不影响该训练,生活方式不冲突时均可进行,有病史患者需在病情稳定时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