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的护理及相关注意事项包括一般护理措施如口腔清洁和哺乳用具清洁、药物治疗如局部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如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基础疾病的宝宝的特殊处理以及预防复发如母乳喂养妈妈注意乳房清洁和保持宝宝生活环境清洁等。
一、一般护理措施
(一)口腔清洁
对于月龄较小的宝宝,家长可在喂奶后用无菌纱布蘸取适量温水轻轻擦拭宝宝口腔,清除口腔内的奶渍等污垢,保持口腔清洁,降低白色念珠菌滋生的环境。对于能配合的稍大宝宝,可使用儿童专用的含氟牙膏,每天早晚刷牙,注意刷牙方式要正确,保证牙齿各个面都能清洁到位。
(二)哺乳用具清洁
宝宝使用的奶瓶、奶嘴等哺乳用具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可以将奶瓶、奶嘴等放入沸水中煮沸10-15分钟进行高温消毒,或者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奶瓶清洗剂配合温水清洗后再消毒,避免病菌残留再次感染宝宝。
二、药物治疗
(一)局部用药
可以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涂抹口腔。制霉菌素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对于宝宝来说,将制霉菌素片研磨成粉末后,与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混合制成混悬液,用无菌棉签蘸取适量混悬液涂抹在宝宝口腔的患处,一般每天涂抹3-4次。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免疫系统相对更弱,在治疗鹅口疮时要更加谨慎。口腔清洁操作要更加轻柔,避免损伤宝宝娇嫩的口腔黏膜。在使用药物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因为这类宝宝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与足月儿有所不同,任何药物的使用都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
(二)有基础疾病的宝宝
如果宝宝本身患有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基础疾病,在治疗鹅口疮时,除了针对鹅口疮的常规治疗外,还需要特别关注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以及鹅口疮治疗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可能影响。例如,患有免疫缺陷病的宝宝,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其免疫功能的进一步影响,治疗过程中需要更频繁地监测宝宝的整体健康状况,包括口腔病变的恢复情况以及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等。
四、预防复发
(一)母乳喂养妈妈的注意事项
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自身乳房的清洁卫生,每次喂奶前用温水清洗乳头,避免乳头携带白色念珠菌传染给宝宝。同时,妈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因自身健康问题导致宝宝鹅口疮复发的风险。
(二)宝宝生活环境的保持
要保持宝宝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宝宝的玩具、被褥等物品进行清洗和晾晒,减少白色念珠菌等病菌的滋生。宝宝的衣物要选择棉质、宽松、舒适的,便于吸汗和保持皮肤干爽,因为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真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