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紫癜贫血与该病血管炎症、可能的慢性失血等相关,有面色苍白等贫血表现及皮肤紫癜等本身表现,血常规等可助诊,需积极治原发病,严重贫血可输血及营养支持,儿童用药需谨慎,要保证休息、合理饮食并监测病情。
一、定义及发病关联
儿童过敏性紫癜贫血是儿童患过敏性紫癜过程中出现的贫血现象,其发生与过敏性紫癜导致的血管炎症、可能存在的慢性失血等多种因素相关,过敏性紫癜引发的血管损伤等病理改变可影响血液系统进而导致贫血状况出现。
二、临床表现特点
贫血相关表现: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活动后气促、乏力等,年龄较小患儿可能表现为喂养困难、精神萎靡等,这与血红蛋白降低导致携氧能力下降有关。
过敏性紫癜本身表现:常伴有皮肤紫癜,多为双下肢及臀部对称性分布的瘀点、瘀斑,还可能有关节疼痛、腹痛等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意义
血常规:血红蛋白(Hb)水平降低,提示贫血,需关注Hb下降程度以评估贫血严重程度;网织红细胞计数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若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多提示骨髓造血能代偿;若网织红细胞降低,需考虑是否存在其他影响造血的因素。
其他相关检查:可能需进行凝血功能检查以排除凝血异常导致的出血相关贫血加重情况,还可通过粪便隐血试验等排查是否存在消化道慢性失血情况,这对明确贫血原因有重要意义。
四、治疗原则
原发病治疗:积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如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控制血管炎症,随着原发病病情控制,部分患儿贫血状况可得到改善,因为原发病相关的病理因素得到缓解后,失血等情况可能减少。
贫血支持处理:对于贫血较严重的患儿,若Hb过低(如Hb<60g/L等情况),可考虑适当输血支持,但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遵循儿科安全输血原则;同时注重患儿营养支持,保证摄入富含铁、蛋白质等造血原料的食物,以利于贫血改善,但需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合理安排饮食。
五、特殊人群(儿童)注意事项
药物使用: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使用需格外谨慎,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贫血相关状况,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严格遵循儿科用药的年龄禁忌等要求,确保用药安全。
生活方式:保证患儿充足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减少因活动加重贫血相关不适;在饮食方面,根据儿童年龄提供均衡营养,例如婴儿期保证母乳喂养或合理添加含铁配方奶等,幼儿及学龄期儿童需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豆类等,同时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加重原发病的食物。
病情监测:密切监测患儿贫血进展情况以及过敏性紫癜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等相关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障儿童健康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