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真菌性尿布疹由衣真菌感染引发,因婴儿尿布区温暖潮湿、皮肤娇嫩易损及免疫不完善致,临床表现为尿布区边界清楚红斑、丘疹水疱等皮肤损害及瘙痒哭闹,可通过临床表现观察和真菌学检查诊断,预防需保持清洁干燥、增强皮肤屏障,治疗包括加强局部护理和抗真菌治疗,新生儿、肥胖婴儿及有基础病史婴儿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病因机制
衣真菌性尿布疹主要由衣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感染引发。一方面,婴儿尿布区域长时间处于温暖、潮湿环境,利于衣真菌滋生,且婴儿皮肤娇嫩,尿布反复摩擦易致皮肤屏障受损,增加感染风险,尤其肥胖婴儿、长时间使用不透气尿布或纸尿裤者,局部潮湿程度更高,患病风险更大;另一方面,婴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新生儿对衣真菌抵抗力较弱,皮肤屏障功能稍有欠缺时易感染致病。
二、临床表现
1.皮肤损害:尿布覆盖区域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渐向周围扩展,红斑基础上可见丘疹、水疱,水疱破溃形成糜烂面,伴少许渗液,有时可见白色念珠菌伪膜样改变,好发于臀部、会阴部、大腿内侧等部位。
2.症状表现:婴儿局部瘙痒,可致烦躁不安、频繁扭动身体,更换尿布时因接触刺激哭闹加剧。
三、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观察:医生依据尿布区域皮肤的红斑、丘疹、水疱、伪膜等典型症状初步怀疑本病。
2.真菌学检查:取病变部位鳞屑、分泌物等镜检或培养,若镜检发现假菌丝或芽孢,培养出白色念珠菌等衣真菌,可明确诊断。
四、预防措施
1.保持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每次换尿布后用温水清洗婴儿臀部,拍干时轻柔操作,避免损伤皮肤;选择透气性好的尿布或纸尿裤,如棉质尿布,新生儿尤其需及时更换污染尿布。
2.增强皮肤屏障:清洗后可适当使用成分温和护臀膏涂抹臀部形成保护屏障,但要避免使用刺激产品;肥胖婴儿需特别注意皮肤褶皱处清洁干燥,可分开褶皱部位保持通风。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加强局部护理,保持尿布区域清洁干燥,适当让臀部暴露空气促进恢复,调整尿布或纸尿裤使用。
2.抗真菌治疗:使用局部外用抗真菌药膏等,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选婴儿刺激性小药物,用药前咨询医生,依婴儿情况选择,年龄较小婴儿用药更需谨慎确保安全。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新生儿:皮肤娇嫩,护理时清洗动作轻柔,选透气性好尿布或纸尿裤,使用抗真菌药物遵医嘱,避免不良反应。
2.肥胖婴儿:尿布区域褶皱多易潮湿,需特注意褶皱处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清洗后分开褶皱部位,选护臀膏时防积聚加重问题。
3.有基础病史婴儿:若婴儿有免疫缺陷病等基础病,治疗时综合考虑基础病对治疗影响及抗真菌药物与基础病用药相互作用,治疗中密切观察反应,及时沟通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