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救与治疗包括一般急救措施(取平卧位、监测生命体征)、药物治疗(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内镜治疗(套扎术、硬化剂注射术)、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暂时止血)、外科手术治疗(门体分流术、断流术),还有特殊人群(老年、儿童、肝功能不全患者)的注意事项。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
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可通过收缩内脏血管,减少门静脉血流,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常用药物有垂体后叶素等,但可能引起腹痛、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能显著减少内脏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且不良反应较少。如奥曲肽等,适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
内镜治疗
内镜下套扎术(EVL):利用橡皮圈套扎食管曲张静脉,使其缺血坏死、脱落,达到止血目的。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尤其是首次出血或复发出血的患者,可作为首选的内镜治疗方法。操作相对简便,止血效果确切。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EIS):将硬化剂直接注射到曲张静脉内,使血管闭塞、黏膜下组织纤维化,从而达到止血和预防再出血的目的。适用于不适合套扎术的患者,但可能出现溃疡、穿孔等并发症。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通过压迫食管胃底曲张静脉,起到暂时止血的作用。常用于药物和内镜治疗无效的紧急止血,但患者痛苦较大,并发症较多,如窒息、吸入性肺炎、食管黏膜坏死等,故仅作为暂时止血措施,争取时间进行进一步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
门体分流术:通过建立门体静脉分流,降低门静脉压力,适用于反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且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可能出现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断流术:包括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等,阻断食管胃底的静脉反流,达到止血目的。该手术对患者肝功能要求相对较低,适用于肝功能较差的患者,但存在再出血的可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需更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各脏器功能,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其身体耐受性,药物使用需谨慎,避免加重基础疾病。例如,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要注意对心脏和血压的影响。
儿童患者:儿童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对少见,多与门静脉高压症等相关。治疗时应优先考虑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由于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治疗需谨慎评估,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术式,且术后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
肝功能不全患者:肝功能不全患者的凝血功能往往较差,在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要注意纠正凝血功能异常,选择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例如,内镜治疗时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避免加重肝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