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拉肚子脱水需判断脱水程度,轻度表现为精神稍差等,中度为精神萎靡等,重度为重病容等;补充水分可口服补液(轻度用补液盐或米汤加盐溶液)或静脉补液(中、重度);还需调整饮食、保持臀部清洁、密切观察病情,婴儿及有基础疾病小孩护理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判断脱水程度及表现
1.轻度脱水:患儿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安;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眼窝和前囟稍凹陷;哭时有泪;口唇黏膜稍干;尿量稍减少。
2.中度脱水:患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口唇黏膜干燥;尿量明显减少。
3.重度脱水:患儿呈重病容,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皮肤发灰或有花纹、弹性极差;眼窝和前囟深凹陷,眼闭不合,两眼凝视;哭时无泪;口唇黏膜极干燥;尿量极少或无尿。
二、补充水分的方法
1.口服补液
对于轻度脱水的小孩,可给予口服补液盐。6个月-2岁的患儿,每丢失100ml体重的水分,需要补充50-100ml口服补液盐;2岁以上的患儿,可让其少量多次饮用,直到脱水纠正。口服补液盐能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且口感相对较好,小孩较易接受。
若没有口服补液盐,也可以用米汤加盐溶液来补充。米汤500ml(约1斤装的普通饭碗2碗多)加细盐1.75g(约啤酒瓶盖的一半),随时口服,少量多次。
2.静脉补液:如果是中度或重度脱水的小孩,口服补液往往不能满足机体需求,需要及时进行静脉补液。静脉补液会根据小孩的脱水程度、体重等计算补液量和补液种类,补充水分、电解质以及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等。
三、其他护理措施
1.调整饮食:在小孩拉肚子脱水期间,饮食需要适当调整。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小孩,可继续母乳喂养,但喂养的频次和每次喂养的时间可能需要适当调整,少量多次喂养;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小孩,可暂时将牛奶稀释,比如原本的牛奶浓度是1:1,逐渐恢复到正常浓度,或者根据医生建议更换为腹泻奶粉。
2.保持臀部清洁:小孩拉肚子时,臀部皮肤容易受到刺激,要及时更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然后涂抹护臀膏,预防红臀的发生。
3.密切观察病情:要密切观察小孩的精神状态、体温、大便的次数、量和性状以及尿量等情况。如果小孩脱水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或者出现高热、频繁呕吐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婴儿对脱水的耐受性较差,发生脱水时病情变化较快。在护理婴儿拉肚子脱水时,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其精神状态和尿量等情况,口服补液时要注意速度和量,避免呛咳。
2.有基础疾病的小孩:如果小孩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发生脱水时处理要更加谨慎。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小孩对脱水的代偿能力,静脉补液时要严格遵循补液原则,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防止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