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静脉曲张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生活方式)、药物治疗(降门静脉压力、血管收缩剂)、内镜治疗(套扎术、硬化剂注射术)、介入治疗(TIPS)、手术治疗(门体分流术、断流术),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患者治疗需个体化,综合考虑风险获益。
一、一般治疗
饮食方面: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需避免进食粗糙、坚硬、刺激性食物,以防划破曲张静脉导致出血。对于有食管静脉曲张但无出血的患者,应给予软食,避免过硬食物损伤血管;若已发生出血,需禁食。
生活方式: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减少腹内压升高的因素,如避免用力排便等。对于存在肝硬化等基础疾病导致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
二、药物治疗
降低门静脉压力药物:常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通过阻断β受体,减少心输出量,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但对于有哮喘、严重心动过缓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血管收缩剂:如特利加压素等,可收缩内脏血管,减少门静脉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救中可能会用到,但使用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
三、内镜治疗
内镜下套扎术(EVL):通过在内镜下用橡皮圈套扎食管曲张静脉,使其缺血、坏死、脱落,达到止血和预防再出血的目的。对于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尤其是有出血风险的,可考虑定期行套扎术。但对于食管静脉曲张严重迂曲的患者操作难度可能较大。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EIS):将硬化剂直接注射到曲张静脉内,使血管闭塞、黏膜下组织纤维化,从而达到止血和消除曲张静脉的目的。该方法适用于不适合套扎术的患者,但可能会有溃疡、穿孔等并发症风险。
四、介入治疗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在影像引导下,经颈静脉途径在肝内建立肝静脉与门静脉主要分支之间的人工分流通道,降低门静脉压力,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预防再出血。适用于药物、内镜治疗无效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但术后可能出现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对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的患者需谨慎评估。
五、手术治疗
门体分流术:通过手术建立门静脉系统与体静脉系统之间的分流通道,降低门静脉压力。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适用于经上述治疗无效且肝功能较好的患者。
断流术:如脾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等,阻断食管胃底的静脉回流,达到止血目的。该手术对患者肝功能要求相对较低,对于不能耐受分流术的患者可考虑。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在治疗时需更加谨慎评估各治疗方法的风险和获益,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对药物和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儿童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多与先天性门体分流等少见病因有关,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个体化制定,优先考虑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