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多种症状,包括腹痛(多位于脐周及右下腹,呈间歇性发作)、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全身症状(发热、乏力)以及腹部体征(右下腹轻度压痛且压痛点不固定,一般无明显腹膜刺激征),若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症状可能更明显,生活方式也可能影响症状。
一、腹痛
疼痛特点:是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最常见的症状,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及右下腹,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等。疼痛程度不一,有的儿童仅表现为轻微不适,有的则疼痛较为剧烈。疼痛具有一定的特点,常呈间歇性发作,间隔时间不等。例如,部分儿童可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脐周或右下腹的疼痛。
与年龄等因素的关系:不同年龄儿童腹痛表现可能有差异,低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述疼痛部位,多表现为哭闹不安等。而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能更明确指出疼痛位置,但总体腹痛的基本特征是相似的,主要与肠系膜淋巴结炎症刺激周围组织有关。
二、消化道症状
恶心、呕吐:部分患病儿童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这是因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可能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炎症刺激导致胃肠道蠕动紊乱等。例如,炎症累及胃肠道神经调节,使得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异常,从而引发恶心、呕吐。儿童可能在腹痛前后出现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腹泻或便秘:有些儿童会出现腹泻症状,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软。这是由于肠道受到炎症影响,肠道黏膜的分泌和吸收功能失调所致。而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便秘情况,这与肠道蠕动减慢等因素有关。消化道症状的出现与儿童的个体差异以及炎症对肠道影响的程度有关,不同儿童表现可能不同。
三、全身症状
发热:多数患儿会有发热表现,体温可呈低热至中度发热,一般体温在37.5℃-39℃左右。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由于肠系膜淋巴结发生炎症,体内免疫系统被激活,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而出现发热。发热程度和持续时间因儿童个体免疫状态、感染病原体等因素而异。例如,免疫力较强的儿童可能发热程度相对较轻,持续时间较短;而免疫力较低或感染较重的儿童可能发热程度较高,持续时间较长。
乏力:患病儿童常感觉全身乏力,精神状态较差。这是因为炎症反应消耗机体能量,同时发热等全身症状也会使儿童感到不适,从而出现乏力表现。乏力程度也因人而异,有的儿童只是稍微感到疲倦,而有的儿童可能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四、其他表现
腹部体征:腹部查体时可能有右下腹轻度压痛,但压痛点不固定,这与肠系膜淋巴结分布位置相对不固定有关。一般没有明显的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表现,除非炎症较重波及周围组织,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与病史等的关联:如果儿童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那么在继发肠系膜淋巴结炎时,上述症状可能会更明显。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可能通过血液循环等途径累及肠系膜淋巴结,从而引发相关症状。同时,儿童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对症状有一定影响,比如饮食不规律、腹部着凉等可能会加重腹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