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口腔疱疹有局部症状如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溃疡及疼痛,全身症状如发热、烦躁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口腔护理、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抗病毒、对症退热等);特殊人群中,年龄小的小儿护理要轻柔等,有基础疾病的小儿病情可能复杂需密切监测。
一、小儿口腔疱疹的症状
(一)局部症状
1.口腔黏膜损害:初期口腔黏膜会出现散在的红色小丘疹,随后迅速转变为疱疹,疱疹大小不一,直径多在1-2毫米左右,周围绕以红晕。这些疱疹常见于舌、颊黏膜、牙龈、上腭等部位。例如,在舌部可见单个或成簇的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浅溃疡。
2.疼痛表现:由于口腔内有疱疹和溃疡,小儿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表现为拒食、流涎。因为进食时食物刺激溃疡部位会加重疼痛,所以小儿会不愿意吃东西,并且不断地流口水。
(二)全身症状
1.发热:多数小儿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在38-40℃之间,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但也有部分小儿会出现高热。发热通常在口腔疱疹出现前或同时发生,发热持续时间一般为2-3天,但也可能长达1周左右。
2.其他全身不适:小儿可能会伴有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等全身不适症状。这是因为口腔疼痛以及发热等因素影响了小儿的舒适度,导致小儿情绪不稳定。
二、小儿口腔疱疹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口腔,每天2-3次,尤其是在进食后,以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分泌物,防止继发感染。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儿,家长要协助进行口腔护理。
2.饮食调整:给予小儿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米汤、果汁、软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过热、过粗硬的食物,以免加重口腔疼痛。例如,可将食物适当晾凉后再喂给小儿,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二)药物治疗
1.抗病毒药物:如果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疱疹,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但需严格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因为小儿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药物代谢能力有限。
2.对症治疗药物:对于发热的小儿,可根据体温情况采取相应的退热措施。若体温低于38.5℃,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小儿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降温;若体温高于38.5℃,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但要注意避免低龄儿童不恰当使用药物。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年龄较小的小儿
年龄较小的小儿口腔疱疹护理更为关键,家长要特别注意口腔护理的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小儿口腔黏膜。在饮食方面,要确保食物的温度适宜,质地合适,防止因食物过热或过硬加重小儿的不适。同时,密切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体温、口腔疱疹变化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二)有基础疾病的小儿
如果小儿本身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患口腔疱疹后病情可能相对复杂。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小儿对疾病的耐受能力和药物的代谢等。例如,患有免疫缺陷病的小儿感染口腔疱疹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要更积极地进行抗病毒等治疗,并加强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