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是腹腔内脏器(主要是胃)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的疾病,其发病与年龄、先天性因素、腹压增加等有关,有反流、吞咽困难、胸痛等表现,可通过X线钡餐、胃镜等检查诊断,治疗需生活方式调整,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包括饮食、体位调整及综合考量健康状况等。
解剖基础相关
膈食管裂孔是膈肌上的一个生理性结构,它是食管和迷走神经等结构通过的部位。正常的膈食管裂孔能够维持胸腔和腹腔的压力平衡以及保证食管的正常解剖位置。
发病原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膈肌脚等结构会发生退变,食管裂孔也会逐渐扩大,老年人发生食管裂孔疝的概率相对较高。例如,研究发现50岁以上人群中食管裂孔疝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
先天性因素:部分人可能存在先天性的食管裂孔结构异常,比如食管裂孔比较宽大等,这就为日后胃疝入胸腔埋下了隐患。
腹压增加相关因素:长期慢性咳嗽、长期便秘、肥胖等情况会导致腹压增高。当腹压持续升高时,胃就更容易通过相对薄弱的食管裂孔疝入胸腔。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长期咳嗽,腹压反复升高,增加了患食管裂孔疝的风险;肥胖人群腹部脂肪堆积多,腹压相对较高,也容易引发食管裂孔疝。
临床表现
反流相关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胃食管反流相关表现,如烧心、反酸等。这是因为疝入胸腔的胃内容物容易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起不适。例如,患者可能会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胸骨后或剑突下的烧灼感,同时伴有酸性物质反流至口腔。
吞咽困难:部分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疝入的胃组织压迫食管,导致食管狭窄或蠕动异常所致。早期可能表现为进食固体食物时有轻度梗阻感,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吞咽液体也会有困难。
胸痛:疼痛可类似心绞痛,放射至胸、肩、臂、颈、耳等部位,这是因为反流物刺激食管神经,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胸部疼痛。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钡餐检查:是诊断食管裂孔疝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口服钡剂,观察食管和胃的位置关系以及钡剂反流情况等。如果发现部分胃组织位于膈上,即可诊断为食管裂孔疝。
胃镜检查:不仅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的黏膜情况,还能明确是否存在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同时可以确定疝的类型和程度。例如,能清晰看到疝入胸腔的胃黏膜状况以及食管黏膜是否有损伤等。
治疗与注意事项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患者应避免进食过饱,少吃高脂肪、巧克力、咖啡等容易引起反流的食物。因为高脂肪食物会延缓胃排空,咖啡和巧克力会使下食管括约肌松弛,从而加重反流症状。
体位调整:睡眠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cm,这样可以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夜间反流。对于肥胖患者,应建议其减轻体重,因为肥胖是腹压增加的重要因素,减轻体重有助于降低腹压,缓解食管裂孔疝的症状。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食管裂孔疝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在治疗上更倾向于非药物干预为主,如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度喂养等。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和生长发育情况,因为反流可能会影响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食管裂孔疝时,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等,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权衡利弊。同时,老年患者吞咽困难等症状可能更为明显,要注意饮食的质地,避免发生误吸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