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吐是妊娠早期常见生理现象,与激素变化有关,12周后hCG下降症状减轻或消失,症状轻重不一,重者可致脱水等,靠妊娠史等诊断,轻度调整饮食,剧吐需住院治疗;正常呕吐由多种因素引起,表现因病因而异,需详问病史等诊断,饮食不当者调整饮食,感染或颅内压增高者分别针对病因处理,二者在多方面有明显区别,需仔细鉴别并采取恰当处理措施。
正常呕吐: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饮食不当(过量进食、食用不洁食物等)、胃肠道感染、晕车、晕船、颅内压增高等。其发生是由于胃肠道受到刺激后,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内容物经食管从口腔排出的过程。
症状表现
孕吐: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能仅表现为晨起时轻度的恶心、食欲减退,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重者则会出现频繁的呕吐,甚至不能进食,呕吐物除了胃内容物外,可能还会有胆汁等,严重者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尤其在妊娠剧吐时,患者会出现体重下降、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等表现,同时可能伴有乏力、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在妊娠相关因素下,多见于育龄期有停经史的女性。
正常呕吐:呕吐程度和表现因病因不同而异。如果是饮食不当引起的呕吐,呕吐物往往是刚进食的食物,呕吐后可能会感觉症状有所缓解;胃肠道感染引起的呕吐常伴有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不伴有恶心的先兆,常同时伴有头痛、视力障碍等表现,可见于各年龄段人群,无特定的性别倾向,但不同年龄人群病因可能有所不同,如儿童可能更多见于胃肠道感染、晕车等情况,老年人可能更多与脑血管疾病等导致颅内压增高有关。
诊断与鉴别
孕吐:主要根据妊娠史、典型的症状表现来诊断,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呕吐的疾病。一般通过询问患者月经史明确妊娠情况,结合症状特点可初步诊断孕吐。
正常呕吐: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饮食情况、既往疾病史、近期用药史等,同时结合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腹部超声、头颅CT等,以明确引起呕吐的具体病因。例如,对于饮食不当引起的正常呕吐,通过询问饮食情况即可初步判断;对于怀疑胃肠道感染的患者,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看白细胞计数等情况,必要时进行粪便常规及培养等检查;对于怀疑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头颅CT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处理与应对
孕吐:对于轻度孕吐,一般通过调整饮食,如少量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等进行缓解。对于妊娠剧吐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进行补液、补充电解质等支持治疗,必要时可使用维生素B6等药物辅助治疗,但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尤其要考虑妊娠因素对药物安全性的影响。对于育龄期有妊娠可能且出现呕吐症状的女性,要首先考虑妊娠相关情况。
正常呕吐:如果是饮食不当引起的正常呕吐,可通过休息、调整饮食结构等缓解。如果是胃肠道感染引起的,需要根据感染的病原体进行相应处理,如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要注意药物对不同人群的适用性,儿童和老年人使用抗生素需谨慎。对于颅内压增高引起的正常呕吐,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治疗脑血管疾病等,不同年龄人群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会有所不同,儿童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与成人不同,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
总之,孕吐和正常呕吐在定义、发生机制、症状表现、诊断鉴别及处理应对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区别,在临床实践中需要仔细鉴别,以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