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瘤分级有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Nottingham分级系统)和乳腺叶状肿瘤的分级两种主要方式。乳腺癌组织学分级通过腺管形成、核分级、核分裂象计数综合分级,分级越高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乳腺叶状肿瘤分级分为良性(1级)、交界性(2级)、恶性(3级),分别有相应指标及特点。
一、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Nottingham分级系统)
分级指标及标准
腺管形成:
高分化(1级):肿瘤细胞形成明显的腺管结构,腺管形成占肿瘤面积的75%以上。这种情况下,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较高,生长相对缓慢,侵袭性较弱。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高分化的乳腺癌在生物学行为上表现出相对惰性的特点,年轻患者可能也会呈现出这样的特征,但总体预后相对较好。
中分化(2级):腺管形成占肿瘤面积的10%-75%。中分化的乳腺癌其生物学行为介于高分化和低分化之间,侵袭能力和转移潜力也处于中等水平。在不同性别中,男性和女性的中分化乳腺癌在组织学分级上的处理原则基本一致,但男性乳腺癌相对较少见,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低分化(3级):腺管形成占肿瘤面积的10%以下。低分化的乳腺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容易发生早期转移。无论年龄大小,低分化乳腺癌的预后相对较差,需要更积极的治疗干预。
核分级:
高分化(1级):细胞核大小较一致,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或不清晰,核分裂象少见。这种细胞核的特征表明肿瘤细胞的异型性较小,分化程度高。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即使生活方式不同,高分化乳腺癌的核分级特征是相对稳定的组织学表现。
中分化(2级):细胞核大小不一致,染色质粗,核仁较明显,核分裂象较多见。中分化的核分级显示肿瘤细胞有一定的异型性,其生物学行为也相应具有一定的侵袭性。
低分化(3级):细胞核大小、形态差异很大,染色质粗,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低分化的核分级提示肿瘤细胞异型性极大,恶性程度高。
核分裂象计数:
高分化(1级):核分裂象<10个/10HPF(高倍视野)。低核分裂象表明肿瘤细胞增殖相对缓慢。
中分化(2级):核分裂象10-19个/10HPF。中核分裂象反映肿瘤细胞有一定的增殖活性。
低分化(3级):核分裂象≥20个/10HPF。高核分裂象提示肿瘤细胞增殖迅速,恶性程度高。
综合分级:根据腺管形成、核分级和核分裂象计数三个指标的得分进行综合分级,1-3分者为1级(高分化),4-5分者为2级(中分化),6-9分者为3级(低分化)。组织学分级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对于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乳腺良性疾病病史的患者,组织学分级的判断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二、乳腺叶状肿瘤的分级
分级指标及标准
良性(1级):肿瘤细胞异型性小,间质细胞丰富,没有或仅有轻度的间质核分裂象,间质细胞无异型性或轻度异型性,肿瘤边界清楚。良性叶状肿瘤生长相对缓慢,复发风险较低,但也需要密切随访观察。不同年龄的患者,良性叶状肿瘤的临床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更容易忽视一些早期症状,需要加强健康宣教。
交界性(2级):间质细胞有中度异型性,间质核分裂象为4-9个/10HPF,肿瘤边界可能不太清楚,有局部侵袭的倾向。交界性叶状肿瘤的复发风险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需要更加谨慎地制定治疗方案,对于有相关病史的患者,要注意监测复发情况。
恶性(3级):间质细胞有重度异型性,间质核分裂象≥10个/10HPF,肿瘤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容易发生远处转移。恶性叶状肿瘤预后较差,治疗上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手术方式、是否需要辅助治疗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合并乳腺叶状肿瘤的患者,需要更加谨慎评估治疗对胎儿的影响,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