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有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症状,运动性抽动包括简单和复杂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包括简单和复杂发声性抽动,还伴有共患行为症状及情绪心理方面症状,不同性别、有无家族史等因素会影响症状表现,生活方式等也与之相关,需关注儿童相关表现并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
一、运动性抽动症状
1.简单运动性抽动:多表现为快速、短暂、突然的单一肌肉或肌群抽动,常见的有眨眼,表现为频繁地快速闭眼;还有点头,即头部不自主地快速上下运动;耸肩,双侧或单侧肩膀不自主地向上提起等。这些抽动往往比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而且可能会受患儿自身意志短时间控制,但难以长时间控制。例如,在学龄期儿童中,眨眼可能是较为早期出现的简单运动性抽动症状,男孩相对女孩可能更易出现此类早期症状,这与儿童的神经发育特点以及个体差异有关,部分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儿童可能更早出现且症状相对更明显。
2.复杂运动性抽动:是由多个简单运动性抽动组合而成的较为复杂的动作。比如患儿可能出现触摸东西、旋转动作等,动作相对协调但无目的。像有的患儿会出现重复性地触摸桌椅等物体,或者做出类似跳跃、奔跑但无实际目标的动作。复杂运动性抽动的发生与大脑神经回路的异常兴奋有关,在青春期前的儿童中,随着身体和神经进一步发育,这类症状可能会有一定变化,若有心理压力大、生活方式不规律(如长期熬夜、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的情况,可能会使复杂运动性抽动症状加重,而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儿童相对症状波动较小。
二、发声性抽动症状
1.简单发声性抽动:主要表现为单一的发声动作,如清嗓子,发出“吭吭”的声音;还有吸鼻声,表现为不自主地发出类似吸气的声音;以及单纯的咳嗽声等。这些发声抽动往往突然出现,频率和强度相对不稳定。在性别方面,男孩出现简单发声性抽动的比例可能略高于女孩,这可能与不同性别儿童的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对于有基础疾病史的儿童,如曾有过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可能会在原有基础上诱发或加重简单发声性抽动症状,而生活中过度用嗓、处于空气污染环境等也可能影响发声性抽动的表现,比如在污染环境中,儿童可能更易出现清嗓子等发声抽动来试图清理呼吸道。
2.复杂发声性抽动:表现为有一定语义的发声,比如重复言语(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或自己重复一句话)、秽语(说出不恰当、不文明的词语)等。复杂发声性抽动相对少见但症状更具干扰性。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若心理压力过大、存在学习焦虑等情况,复杂发声性抽动可能会更明显。例如,面临升学压力的儿童,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可能会出现重复言语或秽语等复杂发声性抽动症状,这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以及心理应激反应有关,而对于有家族精神心理疾病病史的儿童,出现复杂发声性抽动的风险相对更高,需要密切关注其心理状态和神经发育情况。
三、其他相关症状
1.共患行为症状:很多抽动症患儿会伴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表现为在学习或活动中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容易分心。比如在课堂上不能持续听讲,做作业时频繁走神等。同时,部分患儿还可能存在多动表现,如坐立不安、手脚小动作多等。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沉迷电子游戏、作息不规律的儿童,共患行为症状可能会更突出。对于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家族史的儿童,出现共患行为症状的概率会增加,需要家长和老师密切观察儿童在学习和日常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异常并考虑相关评估。
2.情绪和心理方面症状:抽动症可能会对患儿的情绪和心理产生影响,如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患儿可能会因为自身的抽动症状而感到自卑、害羞,从而不愿参与社交活动。在性别差异上,女孩可能相对更易出现因抽动症状导致的心理问题,比如更在意他人对自己抽动表现的看法,进而产生较明显的焦虑情绪。对于有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过度苛责等情况的儿童,情绪和心理方面的症状可能会被放大,需要家庭营造温馨、理解的氛围,帮助患儿缓解因抽动症状带来的心理压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