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降低胎停育风险,需从多方面着手。孕前要进行遗传咨询、健康管理,包括补充叶酸、戒烟戒酒、控制基础疾病;孕期要调整生活方式,保证饮食营养均衡、作息规律,避免接触有害物质,还要注重心理调节,保持良好心态。
一、孕前准备与检查
1.遗传咨询
对于有过胎停育史的夫妻,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因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8-10周胎停育的常见原因之一。通过遗传咨询可以评估夫妻双方的染色体情况,若发现存在染色体平衡易位等可能导致胚胎异常的遗传问题,能提前进行干预和指导。例如,研究表明约5%-6%的早期自然流产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妊娠8-10周左右,所以孕前进行染色体检查等遗传相关检查非常关键。
对于年龄较大的女性(35岁以上),由于卵子质量下降,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增加,更应重视孕前遗传咨询,必要时进行产前诊断相关的遗传评估。
2.健康管理
夫妻双方应提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叶酸缺乏可能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增加胎停育的风险。一般建议每天补充0.4-0.8mg的叶酸。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因为吸烟和饮酒会对精子和卵子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男性吸烟会降低精子的活力和质量,女性饮酒会影响卵子的正常发育,从而增加胎停育的发生几率。例如,吸烟男性的精子畸形率明显高于不吸烟男性,而女性长期大量饮酒可能导致卵子染色体异常等问题。
控制基础疾病,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女性,在计划怀孕前应将病情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环境不利于胚胎的生长发育;高血压患者血压过高会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进而影响胚胎的营养供应,增加胎停育风险。例如,糖尿病患者孕前血糖应控制在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等相对稳定的水平。
二、孕期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方面
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食物。蛋白质是细胞修复和生长的重要物质,可多吃瘦肉、鱼类、豆类等;维生素方面,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对胚胎的发育有一定益处,可通过食用坚果、绿色蔬菜等获取;矿物质如锌、铁等也很重要,锌参与胚胎的生长发育过程,铁有助于预防孕妇贫血,贫血会影响胎盘的氧供,增加胎停育风险。例如,孕妇每天应摄入100g左右的优质蛋白质,可选择鸡蛋、牛奶等;每天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可能被污染的食物。生冷食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增加胎停育风险;被污染的食物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影响胚胎发育。例如,应避免食用未煮熟的海鲜、街边不卫生的小吃等。
2.作息规律
保持充足的睡眠,孕妇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调节和免疫系统功能,进而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例如,长期睡眠不足的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可能会出现紊乱,影响孕激素等维持妊娠的激素分泌,增加胎停育的发生几率。孕妇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按时上床睡觉和起床,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避免过度劳累,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要适度。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分泌过多的应激激素,对胚胎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孕早期应避免长时间站立、重体力劳动等,工作时要注意适当休息,每工作1-2小时休息10-15分钟。
三、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1.化学物质
远离有毒的化学物质,如苯、甲醛等。在孕期应避免接触新装修的房屋,因为新装修的房屋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甲醛等有害物质。甲醛会通过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影响胚胎的发育。另外,要避免接触农药等,在农田劳作时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等,防止农药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影响胚胎。研究发现,长期接触高浓度甲醛的孕妇,胎停育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接触者。
避免接触染发剂、烫发剂等含有化学制剂的产品。这些化学制剂可能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对胚胎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染发剂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或引发胎停育。
2.辐射
减少接触辐射源,如避免长时间接触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高辐射环境。虽然正常使用电脑、手机等产生的辐射量较低,但长时间接触仍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孕妇每天使用电脑的时间应控制在2-3小时以内,使用时与电脑保持一定距离,一般建议至少0.5米以上。同时,应避免进行不必要的X光等放射性检查,若因病情需要必须进行检查时,要做好腹部的防护措施。例如,进行胸部X光检查时,可使用铅衣遮盖腹部,以减少辐射对胎儿的影响。
四、心理调节
1.情绪管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孕妇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体内的激素分泌和神经调节,不良情绪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例如,长期焦虑的孕妇体内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分泌增加,可能会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过程。家人应给予孕妇足够的关心和支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孕妇自己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心理调节,如听舒缓的音乐、进行适量的散步等轻松的活动来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每天可安排30分钟左右的散步时间,在散步过程中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