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和幽门螺杆菌的区别为定义与本质、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1.定义与本质
胃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素长期作用下,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形成肿瘤组织。这些肿瘤细胞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可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还能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呈螺旋形或S形、弧形,主要生存于人体胃部及十二指肠内。它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能够在胃酸环境中存活并定植。
2.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人可能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部饱胀不适或隐痛、食欲减退、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加重、体重减轻、呕血、黑便、吞咽困难等症状。如果发生转移,会出现相应转移部位的症状,如肝转移可导致肝区疼痛、黄疸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部分人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呕吐、口臭等消化不良症状。少数情况下,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引发消化性溃疡,出现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胃溃疡表现为餐后痛,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空腹痛。
3.诊断方法
胃癌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发现可疑病灶并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肿瘤的类型和分期。此外,还可通过上消化道钡餐造影、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是否有转移等情况。
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胃镜检查取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或病理检查、血清学检测等。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无创检测方法,患者口服含有标记尿素的试剂后,检测呼出气体中尿素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含量,若含量升高则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学检测主要检测血液中幽门螺杆菌抗体,但不能区分是现症感染还是既往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