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阳和小三阳在定义区别、病毒复制活跃度与传染性区别、病情严重程度区别、治疗原则区别等方面不同。
1、定义区别
大三阳指乙肝五项检查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表明感染了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小三阳指乙肝五项检查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e抗体阳性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活动减弱,传染性相对降低。
2、病毒复制活跃度与传染性区别
大三阳一般情况下,病毒复制活跃,血液、体液中含有大量乙肝病毒,传染性相对较强。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追踪发现,大三阳患者密切接触者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相对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传播,传播还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接触方式、对方免疫状态等。多数小三阳患者病毒复制处于低水平或相对静止状态,传染性相对较弱。不过,部分小三阳患者体内病毒可能发生变异,即使e抗体阳性,病毒仍可大量复制,传染性增强,需要通过检测乙肝病毒DNA定量来准确判断。
3、病情严重程度区别
大三阳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处于免疫耐受期,肝功能正常,肝脏组织学无明显损伤或仅有轻微炎症,这类患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需定期监测。而另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肝脏炎症活动,严重者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小三阳患者同样病情有差异。多数病情相对稳定,肝功能正常,病毒载量低,肝脏病变轻微。但部分小三阳患者由于病毒变异等原因,病情可能隐匿进展,同样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4、治疗原则区别
如果患者处于免疫清除期,即转氨酶升高、病毒载量高且有肝脏炎症活动,一般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抗病毒药物有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和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对于小三阳患者,若肝功能持续正常,乙肝病毒DNA定量低于检测下限,肝脏硬度值等检查提示无明显纤维化,通常只需定期复查。若出现肝功能异常、病毒复制活跃(乙肝病毒DNA定量高于正常范围),或存在明显肝脏纤维化、肝硬化证据,也需进行抗病毒治疗,治疗药物与大三阳类似。
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若同时患有大三阳或小三阳,治疗过程会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