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湿疣与尖锐湿疣在病因、临床表现、病理检查、治疗及特殊人群方面有不同特点。假性湿疣可能与生理变异或局部刺激有关,损害为小丘疹、无自觉症状等,病理有特定表现,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尖锐湿疣由HPV感染引起,有特定丘疹表现等,病理有空泡细胞等,需针对HPV治疗,孕妇和儿童有不同的处理要点。
一、病因方面
假性湿疣:目前认为可能与生理变异或局部刺激有关,如慢性炎症刺激、白带增多等因素可能诱发。多见于女性外阴部位,尤其常见于小阴唇内侧及阴道前庭,好发于性成熟后的女性,可能与局部潮湿等环境因素相关。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各个年龄段有性生活的人群均可发病,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还与女性宫颈癌等疾病的发生相关。
二、临床表现方面
假性湿疣:损害为1-2毫米大小的淡红色小丘疹,群集但不融合,表面光滑,宛如鱼子状或绒毛状,通常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轻度瘙痒。好发于女性小阴唇内侧、阴道前庭等部位。
尖锐湿疣:初起为细小淡红色丘疹,以后逐渐增大增多,单个或群集分布,湿润柔软,表面凹凸不平,呈乳头样、鸡冠状或菜花样突起。颜色可为红色、污灰色或正常皮色,根部常有蒂,且易发生糜烂渗液,触之易出血。可发生在生殖器及肛门等部位,有不洁性生活史的人群更易患病。
三、病理检查方面
假性湿疣:显微镜下可见表皮轻度角化过度,表皮中上部可见散在的大空泡细胞,但空泡细胞体积较小,核圆且居中,无核周空晕或仅有很小的空晕,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尖锐湿疣:显微镜下可见表皮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增粗延长,其增生程度可形成假性上皮瘤样。粒层和棘层上部可见特征性的空泡细胞,该细胞较大,核大居中,核周有淡染的空晕,在角质层中可见角化不良细胞和凹空细胞。
四、治疗方面
假性湿疣:一般无需特殊治疗,若患者有局部瘙痒等不适,可针对局部炎症进行相应处理,如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等。由于其并非感染性疾病,所以不需要进行抗HPV治疗等针对尖锐湿疣的特殊治疗。
尖锐湿疣:需要针对HPV感染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鬼臼毒素酊等,但需谨慎使用,尤其注意对特殊人群如孕妇等的影响)、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电灼等)、手术治疗等。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性伴侣也需要同时检查和治疗。
特殊人群提示
孕妇:假性湿疣一般对孕妇自身和胎儿影响较小,若有相关症状主要以局部清洁等保守处理为主;而尖锐湿疣在孕妇中需要特别谨慎处理,因为孕期特殊的生理状况可能影响治疗方式的选择,且HPV感染可能会通过产道传染给新生儿,所以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进行合适的治疗。
儿童:假性湿疣一般不会出现在儿童身上,而儿童患尖锐湿疣多考虑为通过非性接触途径感染,如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等,一旦发现儿童有疑似尖锐湿疣的表现,需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的皮肤黏膜较为娇嫩,治疗时需要选择更为温和且合适的方法,同时要注意保护儿童的隐私等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