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湿疣由HPV感染经性接触传播,好发于生殖器等部位,有特定临床表现,可通过醋酸白试验等诊断;珍珠样丘疹与局部刺激等有关,多见于青壮年男性龟头边缘,依典型表现诊断;皮脂腺异位症与内分泌等有关,见于多部位,依表现诊断。三者在外观形态、好发部位、病理检查有鉴别要点,儿童及妊娠期女性出现相关病变需特殊对待。
一、尖锐湿疣
1.病因: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2.临床表现:好发于生殖器及肛周等部位,初起为单个或多个淡红色小丘疹,质地柔软,顶端尖锐,后逐渐增多增大,可呈乳头状、菜花状、鸡冠样等外观,表面易发生糜烂、渗液、出血等。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有不洁性生活史或多个性伴侣者风险更高。
3.诊断: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可通过醋酸白试验(局部涂抹5%醋酸溶液后,病变部位变白为阳性)、HPV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明确诊断。
二、珍珠样丘疹
1.病因:可能与局部刺激、生理发育变异等有关,不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
2.临床表现:多见于青壮年男性龟头边缘,为环绕龟头出现的淡红色小丘疹,呈圆锥状、球状或不规则形,排列成一行或数行,互不融合,无自觉症状。各年龄阶段男性均可出现,一般无特殊生活方式诱因,多为正常生理现象。
3.诊断: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即可诊断,无需特殊辅助检查,与尖锐湿疣主要通过外观及病理等鉴别。
三、皮脂腺异位症
1.病因:可能与内分泌因素、局部刺激或发育异常等有关。
2.临床表现:多发生于口腔黏膜、男性包皮、龟头等部位,为针头大小的黄白色小丘疹,表面光滑,孤立或群集分布,一般无自觉症状。各年龄、性别均可发生,生活方式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3.诊断:依据临床表现不难诊断,必要时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其他疾病鉴别。
四、三者的鉴别要点
1.外观形态
尖锐湿疣:形态多样,可有乳头状、菜花状等,表面多不光滑,易出血等。
珍珠样丘疹:多为环绕龟头的淡红色小丘疹,排列规则,形态较单一。
皮脂腺异位症:为黄白色小丘疹,大小较一致。
2.好发部位
尖锐湿疣:生殖器及肛周等性接触相关部位。
珍珠样丘疹:主要在龟头边缘。
皮脂腺异位症:口腔黏膜、包皮、龟头等部位。
3.病理检查
尖锐湿疣:可见HPV感染相关的病理改变,如挖空细胞等。
珍珠样丘疹:无HPV感染相关病理表现。
皮脂腺异位症:主要是皮脂腺的异位增生表现。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若出现类似病变需谨慎,儿童患尖锐湿疣多与母婴传播等有关,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妊娠期女性出现相关病变需综合考虑妊娠情况及病变性质进行合理评估和处理,因为妊娠可能会影响病变的观察及治疗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