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器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分原发性和复发性,可依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孕妇和新生儿需特殊注意;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致,有特定临床表现,可通过多种检查诊断,局部和全身治疗,孕妇和儿童需特殊关注。
一、生殖器疱疹
(一)疾病概述
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HSV分为1型和2型,其中HSV-2是生殖器疱疹的主要病原体。
(二)临床表现
1.原发性生殖器疱疹:潜伏期为2-14天,发病初期局部有烧灼感,随后出现群集性小水疱,水疱可破溃形成糜烂或溃疡,伴有疼痛,可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病程一般为2-3周。
2.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多数患者在原发性生殖器疱疹消退后1-4个月内复发,复发前局部常有前驱症状,如烧灼感、针刺感等,复发症状较原发性轻,病程较短,一般为7-10天。
(三)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根据生殖器部位的群集性水疱、糜烂或溃疡,伴有疼痛等症状可初步怀疑。
2.实验室检查:
病毒学检查:可采用核酸扩增试验(NAATs)检测皮损处的HSV-DNA,是诊断生殖器疱疹的敏感方法;也可进行病毒培养,从水疱底部取材进行病毒培养,可明确诊断,但操作相对复杂。
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中的HSV抗体,可用于辅助诊断,但不能区分是原发性还是复发性感染。
(四)治疗
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感染生殖器疱疹可能会导致胎儿感染,孕期发生生殖器疱疹时需权衡利弊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在孕期使用需谨慎评估风险与收益。
2.新生儿:新生儿感染生殖器疱疹多为经产道感染,病情严重,需密切观察,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二、尖锐湿疣
(一)疾病概述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以皮肤黏膜疣状增生性病变为主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HPV的某些高危型别持续感染与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
(二)临床表现
好发于生殖器及肛门等部位,初起为单个或多个淡红色小丘疹,逐渐增大增多,可呈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等外观,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可有异物感、灼痛、刺痒或性交不适。
(三)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根据典型的皮损表现,如生殖器部位的赘生物,形态多样,可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查:
醋酸白试验:用3%-5%醋酸溶液涂抹皮损处,阳性表现为局部变白,可辅助诊断,但有一定假阳性率。
病理检查: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见特征性的挖空细胞,可明确诊断。
HPVDNA检测: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皮损中的HPVDNA,可确定是否感染HPV及具体型别。
(四)治疗
1.局部治疗:可使用鬼臼毒素酊、咪喹莫特乳膏等药物局部涂抹;也可采用激光、冷冻、电灼等物理治疗方法。
2.全身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患尖锐湿疣时,由于孕期生理变化及胎儿因素,治疗需谨慎,可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如局部物理治疗等,同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儿童:儿童尖锐湿疣多为间接接触感染,如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等,需注意儿童的生活环境清洁,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盆等物品,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避免因疾病产生心理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