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尖锐湿疣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询问性接触史和既往病史)、临床表现观察(关注口腔好发部位的丘疹等表现)、实验室检查(醋酸白试验、病理检查、核酸检测,醋酸白试验非特异,病理检查是金标准,核酸检测可查HPV及亚型)
病史采集
性接触史:询问患者是否有非婚性接触史、多个性伴侣等情况,因为口腔尖锐湿疣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有相关高危性接触史提示感染风险。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性接触史的获取方式和重点略有不同,比如年轻人群可能更易有不规范的性接触行为,需要耐心且尊重地询问。
既往病史: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其他性传播疾病史,因为某些性传播疾病可能增加口腔尖锐湿疣的感染易感性,同时也有助于综合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临床表现观察
口腔部位表现:尖锐湿疣好发于口腔的舌下系带、舌边缘、牙龈、上颚、颊黏膜等部位。损害初起为单个或多个淡红色小丘疹,质地柔软,顶端尖锐,逐渐增多增大,可呈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等外观。不同年龄人群口腔内环境不同,儿童口腔尖锐湿疣相对少见,但如果有相关接触史也需关注口腔黏膜的异常改变;成年人则根据性接触情况重点观察上述好发部位。
实验室检查
醋酸白试验:用3%-5%的醋酸溶液涂抹在可疑病变部位,等待3-5分钟后观察。如果病变部位变白,则为醋酸白试验阳性,提示可能为尖锐湿疣,但该试验并非特异性诊断方法,一些其他良性病变也可能出现假阳性。对于儿童进行醋酸白试验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和损伤黏膜。
病理检查: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是诊断口腔尖锐湿疣的金标准。病理表现为表皮乳头瘤样增生,棘层增厚,可见凹空细胞等特征性改变。病理检查对于明确病变性质、与其他口腔黏膜病变鉴别非常重要,无论是哪个年龄、性别的患者,病理检查都能准确判断是否为尖锐湿疣。
核酸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核酸检测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该方法敏感性高,能检测出是否感染HPV以及具体的亚型。不同人群在进行核酸检测时,操作流程基本一致,但要注意标本采集的规范性,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采集儿童口腔病变部位标本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标本污染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