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临床表现特点、实验室检查鉴别、病史询问要点及特殊人群情况考虑四方面,分别阐述了尖锐湿疣和妇科炎症的相关情况。尖锐湿疣可发生于任何性活跃人群,好发于外生殖器等部位,有醋酸白试验、病理检查等实验室检查方法,需询问性接触史等;妇科炎症包括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不同类型,有阴道分泌物检查等实验室检查方式,需询问月经史等,妊娠期和儿童的尖锐湿疣及妇科炎症有各自特殊情况。
一、临床表现特点
(一)尖锐湿疣
1.年龄与性别差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活跃人群多见,男女均可发病。
2.好发部位:男性多见于龟头、冠状沟、包皮系带、尿道口、阴茎部、会阴等;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阴道口、阴蒂、阴道、宫颈、会阴及肛周等。
3.典型皮损表现:初期为细小淡红色丘疹,逐渐增大增多,单个或群集分布,湿润柔软,表面凹凸不平,呈乳头样、鸡冠状或菜花样突起,颜色可为红色、污灰色或正常肤色,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异物感、灼痛、刺痒或性交不适。
(二)妇科炎症
1.不同类型妇科炎症的特点
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多见于性活跃期女性,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尤其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灼热感。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主要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可伴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阴道分泌物多呈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常见诱因有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等,主要表现为外阴阴道瘙痒、灼热痛,阴道分泌物呈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
宫颈炎: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也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
盆腔炎: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轻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常见症状为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等。
二、实验室检查鉴别
(一)尖锐湿疣
1.醋酸白试验:用3%-5%醋酸溶液涂抹或湿敷可疑皮损处,3-5分钟后若患处变白则为阳性,提示可能为尖锐湿疣,但该试验特异性不高,部分炎症病变可出现假阳性。
2.病理检查: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尖锐湿疣的金标准,可见表皮呈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颗粒层和棘层上部细胞可见凹空细胞,这些细胞体积大,核大深染,核周围有透亮晕。
(二)妇科炎症
1.阴道分泌物检查
细菌性阴道炎:可通过线索细胞检查、胺试验等辅助诊断,线索细胞阳性(阴道鳞状上皮细胞黏附大量加德纳菌等厌氧菌),胺试验阳性(加入10%氢氧化钾溶液后有鱼腥味)。
滴虫性阴道炎:显微镜下可见阴道毛滴虫,其呈梨形,体积比白细胞大两倍,活动力强,可借助其鞭毛的摆动而移动。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显微镜下可见假菌丝和芽生孢子,若有症状而显微镜下仅见孢子,应做真菌培养确诊。
2.宫颈分泌物检查:对于宫颈炎患者,可进行宫颈分泌物的病原体检测,如淋病奈瑟菌及衣原体的检测,以明确是否存在病原体感染。
3.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盆腔炎患者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有助于判断炎症的严重程度。
三、病史询问要点
(一)尖锐湿疣
1.性接触史:询问患者有无不洁性生活史,因为尖锐湿疣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有多个性伴侣或近期有新的性伴侣者患病风险增加。
2.既往病史: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其他性传播疾病史,因为某些性传播疾病患者同时感染多种病原体的风险较高。
(二)妇科炎症
1.月经史:包括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月经紊乱可能与妇科炎症有一定关联,如盆腔炎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失调。
2.生育史:询问患者有无流产史、分娩史等,流产或分娩后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妇科炎症。
3.用药史: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有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等情况,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可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导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可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
四、特殊人群情况考虑
(一)妊娠期女性
1.尖锐湿疣: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尖锐湿疣可能生长加快、增多,且分娩时可能会通过产道传染给新生儿,所以需要密切关注,分娩方式可能需要根据病情及胎儿情况综合评估。
2.妇科炎症:妊娠期阴道炎的治疗需要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需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卫生。
(二)儿童
1.尖锐湿疣:儿童尖锐湿疣多与间接接触污染的物品有关,如共用毛巾、浴盆等,需要详细询问儿童的生活接触史,同时要注意保护儿童的隐私,在检查和诊断过程中要给予儿童人文关怀。
2.妇科炎症:儿童妇科炎症相对少见,多与卫生不良等因素有关,需要询问家长儿童的卫生习惯等情况,检查时要轻柔操作,避免给儿童造成心理创伤和身体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