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疹病因不明,与局部刺激有关,多见于20-40岁男性,表现为龟头边缘等部位1-3mm丘疹,病理见表皮正常、真皮轻度炎症浸润,一般无需治疗,预后好;尖锐湿疣由HPV感染、性接触传播,初起为细小淡红色丘疹渐增大呈乳头等状,颜色红灰,病变在生殖器等部位,病理见表皮乳头瘤样增生等,治疗方法多,易复发且部分可恶变,不同人群需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应对。
一、病因方面
珍珠疹:其具体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局部刺激有关,如包皮过长、局部卫生状况差、冠状沟分泌物及污垢的长期刺激等。多见于20-40岁左右的男性,没有不洁性生活史等感染性接触史相关的明确病因指向。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好发于性活跃的青、中年人群,有不洁性行为史等是重要的病因相关因素。
二、临床表现方面
珍珠疹:
损害主要发生在龟头的边缘与冠状沟交界处和/或系带处。
损害为1-3mm大小的丘疹,位于系带两侧损害较大。丘疹顶端圆而光滑,有个别丘疹呈毛状或丝状。
丘疹多互不融合,多密集排列呈一行或多行,在龟头背侧明显,可部分或完全环绕龟头。
颜色多为珍珠状白色,少数为淡红色、肤色,部分可出现轻度红肿。
尖锐湿疣:
初起为细小淡红色丘疹,以后逐渐增大增多,单个或群集分布,湿润柔软,表面凹凸不平,呈乳头样、鸡冠状或菜花样突起。
颜色多为红色或污灰色。
病变多发生在生殖器部位,如男性的龟头、冠状沟、包皮系带、尿道口等,女性的大小阴唇、阴道口、阴蒂、宫颈等部位,也可发生在肛门周围等部位。
三、病理学检查方面
珍珠疹: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表皮正常,真皮内有轻度炎症细胞浸润。
尖锐湿疣: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表皮呈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粒层和棘层上部细胞有明显的空泡形成,真皮内毛细血管扩张,周围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四、治疗方面
珍珠疹:一般不需要治疗,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卫生,保持干燥即可。如果患者有美观需求,可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方法,但需谨慎操作,避免过度治疗对局部组织造成损伤。对于包皮过长引起珍珠疹反复出现的情况,可考虑行包皮环切术。
尖锐湿疣: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局部药物治疗(如鬼臼毒素酊等,但要注意药物的刺激性及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电灼等)、手术治疗等。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复发,并且性伴侣需同时检查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行为。
五、预后方面
珍珠疹:预后良好,一般不会恶变,也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经过适当处理后复发几率低。
尖锐湿疣:如果治疗不彻底容易复发,部分高危型HPV感染引起的尖锐湿疣有恶变的可能,尤其是长期不愈的尖锐湿疣。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面对珍珠疹和尖锐湿疣时需注意:对于有不洁性行为史且生殖器出现异常丘疹的人群,要高度警惕尖锐湿疣的可能,及时就医检查;而对于珍珠疹,一般是良性病变,但也需关注局部卫生情况,不同年龄的人群(如青少年、中老年)在处理上可能因局部皮肤状况等略有差异,男性和女性在生殖器部位的表现虽然有一定共性,但具体位置等有不同特点,在诊断和处理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