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疹病因不明,可能与局部刺激有关,表现为龟头边缘等部位丘疹、无自觉症状,肉眼观察可诊,无需特殊治疗,包皮过长者可考虑环切;尖锐湿疣由HPV感染、性接触传播,初起淡红丘疹渐增呈多样形态,有相关自觉症状,可通过醋酸白试验、病理检查、HPV检测确诊,需积极多种方法治疗且关注性伴侣及患者心理。
一、病因方面
珍珠疹: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局部刺激有关,如包皮过长、个人卫生状况差等因素可能对局部产生慢性刺激,从而诱发珍珠疹。多见于有包皮过长的青壮年男性,由于包皮过长,局部清洁不充分,长期的炎性刺激等可能是其发生的相关因素。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任何有性活跃的人群都有可能患病,多个性伴侣、不洁性行为等会增加感染HPV的风险,从而引发尖锐湿疣。
二、临床表现方面
珍珠疹:损害主要发生在龟头的边缘与冠状沟交界处和/或系带处。损害为1-3mm大小的丘疹,顶端圆而光滑,少数呈毛状或丝状,丘疹多互不融合,多密集排列呈一行或多行,颜色多为珍珠状白色,少数为淡红色、肤色,部分可出现轻度红肿。一般无自觉症状,患者通常是在洗澡或清洁时偶然发现。
尖锐湿疣:损害初起为细小淡红色丘疹,以后逐渐增大增多,单个或群集分布,湿润柔软,表面凹凸不平,呈乳头样、鸡冠状或菜花样突起。颜色多为红色或污灰色。病变多发生在生殖器及肛周等部位,如男性多见于龟头、冠状沟、包皮系带、尿道口等,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阴道口、阴蒂、会阴及肛周等。患者可自觉有异物感、灼痛、刺痒或性交不适等症状。
三、医学检查方面
珍珠疹:通过肉眼观察即可基本做出判断,病变特征较为典型,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实验室检查来确诊。其皮疹形态相对单一且有特定的分布部位等特点可与尖锐湿疣鉴别。
尖锐湿疣:
醋酸白试验:用3%-5%醋酸溶液涂抹在患处,若病变部位变白,则为醋酸白试验阳性,提示可能为尖锐湿疣,但该试验有一定假阳性率。
病理检查: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见表皮乳头瘤样增生,棘层增厚,有挖空细胞等典型的HPV感染的病理改变,这是诊断尖锐湿疣的金标准。
HPV检测: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病变组织中的HPV-DNA,明确是否感染了相关型别的HPV,有助于确诊及判断病情等。
四、治疗方面
珍珠疹: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因为珍珠疹属于良性病变,对健康通常没有影响。如果患者有美观方面的需求,可以考虑激光治疗等方式,但需谨慎选择,因为激光等操作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创伤等风险。对于有包皮过长的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必要时可考虑行包皮环切术,以减少局部刺激因素。
尖锐湿疣:需要积极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局部药物治疗(如鬼臼毒素酊等,但药物使用需谨慎,尤其要考虑患者的局部皮肤状况等)、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电灼等)、手术治疗等。同时,要注意性伴侣的检查和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且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等,因为尖锐湿疣是性传播疾病,患者可能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