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是发生在肠道的痈肿,多因饮食不节、外感六淫、情志不畅、肠道实热等引起,转移性右下腹痛是其典型症状,也可有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症状,结合相关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可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心情舒畅、积极治疗肠道疾病、注意腹部保暖等。
1.病因: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损伤脾胃,湿热内生,雍遏肠道,致气血凝滞,糟粕积滞,而成痈肿。
外感六淫:外感风热、寒湿之邪,内结肠中,与糟粕相搏,气血壅滞,瘀久化热,肉腐成痈。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瘀久化热,热毒内蕴,下结于肠而成痈肿。
肠道实热:肠腑燥热,糟粕内结,腑气不通,瘀热互结,肉腐成痈。
2.症状:
转移性右下腹痛:是肠痈的典型症状,多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附近,开始为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
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等热度,可有寒战、高热。
恶心、呕吐:常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便秘或腹泻:部分患者可有便秘或腹泻。
腹部体征: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麦氏点尤为明显,可伴有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诊断:
转移性右下腹痛。
右下腹固定压痛。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B超或CT检查可发现阑尾肿大或脓肿形成。
4.治疗:
保守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患者。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重、保守治疗无效或有阑尾穿孔、脓肿形成等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方法包括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等。
5.预防: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不畅。
积极治疗肠道疾病,避免肠道感染。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外感六淫之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