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囊肿包括始基囊肿(发生于成釉器发育早期,10-29岁人群,男稍多,与牙齿发育异常有关)、含牙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后,10-39岁人群,男多于女,与牙齿发育异常如萌出受阻有关)、根尖周囊肿(由根尖周肉芽肿慢性炎症刺激致上皮残余增生变性液化形成,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有牙齿根尖周病变病史);非牙源性囊肿包括鳃裂囊肿(由胚胎残留上皮发展而成,20-50岁人群,性别差异不显著,与鳃裂组织残留有关)、甲状舌管囊肿(由甲状腺舌导管残余上皮发生,1-10岁儿童及成年人可见,与甲状腺发育中甲状舌管退化不全有关)。
含牙囊肿:又称滤泡囊肿,发生于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后,在缩余釉上皮与牙冠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囊肿,可含有正在发育的牙齿牙冠。多见于10-39岁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常与牙齿的发育异常相关,比如牙齿萌出受阻等情况。
根尖周囊肿:是由于根尖周肉芽肿,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牙周膜内的上皮残余增生,增生的上皮团块中央发生变性与液化,周围组织液不断渗出,逐渐形成囊肿。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有牙齿根尖周病变的病史,比如长期的龋齿未得到治疗,导致根尖周组织反复发炎,进而引发根尖周囊肿。
非牙源性囊肿
鳃裂囊肿:由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深部组织内的上皮成分发展而成,第一鳃裂来源的囊肿位于下颌角以上及腮腺区,第二鳃裂来源的囊肿常位于颈上部,多在舌骨水平,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附近。多见于20-50岁人群,性别差异不显著,与胚胎发育过程中鳃裂组织的残留有关。
甲状舌管囊肿:是由甲状腺舌导管残余上皮发生的囊肿,可发生于颈正中线,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迹间的任何部位,但以舌骨上下部最为常见。多见于1-10岁的儿童,也可见于成年人,与甲状腺发育过程中甲状舌管退化不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