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无症状且直径≤10mm的胆囊息肉尤其是胆固醇性息肉需定期超声监测,手术指征为直径>10mm单发基底部宽、短期内明显增大、合并结石或胆囊炎、怀疑恶变,手术主要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特殊人群如孕妇、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者、儿童需分别谨慎评估或先密切观察。
一、观察随访
对于无症状且直径≤10mm的胆囊息肉,尤其是胆固醇性息肉,需定期(每6-12个月)行超声检查监测。研究表明,此类息肉恶变风险较低,通过定期监测可动态观察息肉大小、形态等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例如,胆固醇性息肉是由于胆固醇代谢紊乱,胆汁中的胆固醇过饱和,沉积于胆囊黏膜下形成,多数情况下生长缓慢且恶变几率低,通过定期超声监测能有效追踪其变化。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当胆囊息肉符合以下情况时考虑手术。其一,直径>10mm的单发息肉且基底部较宽,这类息肉恶变可能性相对较高;其二,短期内息肉明显增大,提示息肉生长活跃,恶变风险增加;其三,合并胆囊结石或有胆囊炎症状,此时胆囊息肉与胆囊结石、胆囊炎相互影响,手术干预更为必要;其四,怀疑恶变的息肉,需通过进一步检查(如增强CT等)评估后行手术切除。
2.手术方式:主要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对于特殊人群需谨慎评估,如孕妇,由于妊娠期间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手术可能对孕妇及胎儿产生影响,需综合多学科评估手术风险;对于合并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手术耐受性差,需充分考量手术带来的心肺功能影响等因素后再决定是否手术。对于儿童胆囊息肉,极为罕见,若儿童出现胆囊息肉,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胆囊功能等与成人不同,通常先以密切观察为主,严格按照超声监测间隔进行随访,谨慎权衡手术利弊,因为儿童手术的创伤恢复等对其生长发育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需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