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炎是口腔黏膜的炎症,不同类型症状有差异但有共同表现及各自特点,局部症状包括黏膜充血水肿、疼痛、溃疡形成、疱疹出现、假膜形成等,全身症状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需更关注。
局部症状:
黏膜充血、水肿:口腔黏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红、肿胀,比如疱疹性口腔炎,口腔黏膜可见成簇的小疱疹,周围黏膜充血。
疼痛:多数患者会有疼痛表现,尤其在进食时疼痛明显,影响患者的进食和说话,儿童可能会出现烦躁、拒食等情况。例如溃疡性口腔炎,黏膜上有大小不等的溃疡,上面覆盖有假膜,溃疡部位疼痛剧烈。
溃疡形成:像溃疡性口腔炎会有单个或多个溃疡,形状不规则,表面有灰白色假膜,周围黏膜充血。
疱疹出现:疱疹性口腔炎起病时先有发热,然后口腔黏膜上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上面覆盖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假膜形成:在一些感染性口腔炎中,如念珠菌性口腔炎(鹅口疮),口腔黏膜表面会有白色凝乳状假膜,不易拭去,强行拭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并可能有溢血。
全身症状:
发热:感染性口腔炎可能会引起发热,尤其是病情较重或急性发作时,体温可升高至38℃-39℃甚至更高,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可能更为明显且波动较大。比如疱疹性口腔炎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
乏力:患者可能会感觉全身无力,精神不佳,这是因为机体处于炎症反应状态,消耗增加。
食欲减退:由于口腔疼痛,患者进食减少,导致食欲明显下降,儿童可能会出现体重不增或减轻的情况。
不同年龄段人群口腔炎症状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口腔炎相对更需关注,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且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例如婴幼儿患鹅口疮时,可能除了口腔有白色假膜外,还可能出现哭闹、拒奶等情况;而成年人患口腔炎时,局部疼痛等症状可能相对更能明确表达,但也需重视,及时就医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