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鼻窦炎可通过艾灸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通利鼻窍)、印堂穴(两眉头连线中点,调节经络气血)、攒竹穴(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调理眼部鼻部病症)、风池穴(项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间凹陷处,疏风解表通利官窍)改善症状,艾灸时要注意儿童皮肤娇嫩,把控温度,保持合适距离,儿童安静,家长密切看护,抵触或不适则停。
一、迎香穴
1.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2.作用机制:迎香穴是治疗鼻部疾病的常用穴位,艾灸此穴可起到通利鼻窍的作用,对于儿童鼻窦炎导致的鼻塞等症状有改善作用。有研究表明,艾灸迎香穴能促进鼻部血液循环,减轻鼻腔黏膜的肿胀,从而缓解鼻塞。
二、印堂穴
1.位置: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2.作用机制:印堂穴与鼻部经络相通,艾灸印堂穴可调节经络气血,对于儿童鼻窦炎引起的头痛、鼻塞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临床研究发现,艾灸印堂穴能调整机体的气血功能,改善鼻部的不适症状。
三、攒竹穴
1.位置:在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2.作用机制:攒竹穴对眼部和鼻部的病症有调理作用,艾灸攒竹穴有助于改善儿童鼻窦炎相关的头部不适及鼻部症状。通过艾灸刺激攒竹穴,可疏通经络,缓解因鼻窦炎带来的头部牵扯痛等问题。
四、风池穴
1.位置: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2.作用机制:风池穴属于足少阳胆经,艾灸风池穴能疏风解表、通利官窍,对于儿童鼻窦炎伴有外感风邪等情况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有实验研究显示,艾灸风池穴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从而对鼻窦炎的恢复有帮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在进行艾灸时要特别注意温度的把控,避免烫伤。艾灸时要保持合适的距离,一般以儿童感觉局部温热但不烫为宜。同时,儿童在艾灸过程中要保持安静,避免乱动,家长需在旁密切看护。如果儿童对艾灸有明显的抵触情绪或出现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