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腺肌症是胆囊良性增生性疾病以黏膜上皮及肌层增生为主伴罗-阿窦形成病因不明与胆囊动力异常等因素相关病理见胆囊壁增厚等临床表现分无症状和有症状型诊断靠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随访观察和手术治疗特殊人群中妊娠期需密切监测老年需综合评估全身状况儿童罕见优先保守观察。
一、定义
胆囊腺肌症是一种以胆囊黏膜上皮及肌层增生为主的胆囊良性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胆囊黏膜上皮陷入肌层形成罗-阿窦(Rokitansky-Aschoffsinuses)。
二、病因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胆囊动力异常、慢性炎症刺激、胆囊壁缺血等因素相关,尚无确切单一致病因素能完全阐释其发病机制。
三、病理特征
胆囊壁增厚,黏膜层增生并深入肌层形成众多小囊状结构(罗-阿窦),肌层肥厚,可导致胆囊腔缩小。
四、临床表现
1.无症状型: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体检(如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
2.有症状型:可出现右上腹隐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类似胆囊炎的表现,症状可能与进食油腻食物等因素相关。
五、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初筛手段,可见胆囊壁增厚,内有小憩室样改变(罗-阿窦的超声表现)。
CT及MRI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胆囊壁增厚及罗-阿窦的形态,有助于明确诊断及评估病变范围。
六、治疗原则
1.随访观察:对于无症状且无恶变倾向的患者,定期复查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2.手术治疗:当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怀疑恶变或存在恶变高危因素时,可考虑手术切除胆囊,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孕期激素变化可能影响胆囊腺肌症病情,需密切监测腹部症状及胆囊情况,若出现症状加重等情况需及时评估,因孕期手术需综合考量对母婴的影响。
2.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全身状况,手术风险相对更高,需谨慎权衡手术获益与风险。
3.儿童患者:胆囊腺肌症在儿童中较为罕见,若发生需格外谨慎,优先考虑非手术的保守观察策略,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对其生理及心理影响需充分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