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产适用于妊娠≤49日、年龄小于40岁健康女性,先检查再规范服药,服药后有相应注意事项,特殊人群有特殊注意事项,且需在有正规抢救条件医疗机构进行,存在流产不全等风险,要遵循医生指导操作和护理。
药物流产后的注意事项
观察妊娠组织排出情况:要留意是否有完整的孕囊排出,孕囊通常是白色绒球状组织。如果排出不完整,可能需要进一步处理,如清宫手术。
阴道出血情况:药物流产后会有阴道出血,一般出血时间在1-2周左右,出血量逐渐减少。如果阴道出血量多于月经量,或者出血时间超过2周,应及时就医。
休息与活动:流产后需要休息2周左右,让身体逐渐恢复。在休息期间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但也不需要长时间卧床,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如散步等,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宫腔内积血排出。
饮食调理:要加强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肉、鱼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促进身体修复。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寒凉等刺激性食物。
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巾,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一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和盆浴,防止发生感染。
特殊人群药物流产的注意事项
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果有心脏病、高血压、贫血等基础疾病,药物流产前需要告知医生病情,因为药物流产过程中的子宫收缩可能会对有基础疾病的身体产生一定影响。比如有心脏病的女性,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有贫血的女性,药物流产后的出血可能会加重贫血状况,需要医生评估后谨慎选择药物流产方式。
多次流产史人群:多次流产史的女性子宫可能受到一定损伤,药物流产过程中发生流产不全等情况的风险相对较高,流产后发生感染的几率也可能增加,所以流产后要更加密切观察阴道出血和身体状况,一旦有异常及时就医。
年龄较小人群:年龄小于40岁是药物流产的一般适用年龄范围,对于年龄过小的女性,身体各方面机能可能还未完全成熟,药物流产对身体的影响需要更谨慎对待,并且要在家长陪同下,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药物流产相关操作,流产后要加强护理和健康监测。
药物流产虽然相对简便,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流产不全、大出血、感染等,所以必须在有正规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并且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操作和术后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