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判断口臭可通过利用自身呼吸判断,包括近距离呼气法和舔手腕后嗅闻;借助他人反馈判断,如询问亲近之人;还可观察口腔相关情况辅助判断,包括查看舌苔和检查口腔卫生状况,若舌苔厚腻有异味、口腔卫生差(有牙菌斑、牙结石、牙龈红肿出血等)则可能有口臭,不同年龄人群情况略有差异。
近距离呼气法:可以用手捂住口鼻,然后呼出气体,近距离嗅闻自己呼出气体的气味。一般来说,如果呼出的气体有明显的异味,就可能存在口臭问题。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正常呼吸气味略有不同,健康成年人正常呼吸时气味较清淡,儿童的呼吸气味相对更稚嫩但也应无异常浓烈异味。长期吸烟人群呼出气体可能带有烟臭味,这是因为烟草中的化学成分在呼吸时散发出来;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的人,呼出气体可能有酸腐味等。
舔手腕后嗅闻:舔一下自己的手腕,等待片刻让其干燥,然后再嗅闻手腕上的气味。这种方法相对间接一些,但也能辅助判断。比如,口腔卫生不佳时,手腕上可能会残留口腔异味相关的气味分子。
借助他人反馈判断
询问亲近之人:可以向家人、朋友等亲近的人询问自己是否有口臭情况。不同人对气味的敏感度有所差异,比如有些人嗅觉较灵敏,能更早发现他人的口臭问题;而有些人可能相对不那么敏感。对于儿童,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更需要家长多观察孩子口腔及呼吸情况,并通过与他人交流来辅助判断孩子是否有口臭。比如家长可以询问幼儿园老师孩子在园时的口腔气味情况等。
观察口腔相关情况辅助判断
查看舌苔:轻轻伸出口腔,用镜子观察舌苔情况。如果舌苔厚腻且有明显异味,往往提示可能存在口臭。因为厚腻的舌苔容易滋生细菌,细菌分解食物残渣等会产生异味。不同年龄人群舌苔情况略有不同,儿童舌苔相对较薄,若儿童舌苔厚腻且有异味,也可能与口腔卫生、饮食等因素有关。比如长期吃甜食的儿童,舌苔可能更容易出现厚腻伴有酸腐味的情况。
检查口腔卫生状况:查看牙齿表面是否有牙菌斑、牙结石,牙龈是否有红肿、出血等情况。口腔卫生不良,有较多牙菌斑、牙结石以及牙龈炎症等,都容易导致口臭。例如,成年人如果长期不认真刷牙、漱口,牙齿表面会堆积大量牙菌斑,进而可能形成牙结石,同时引发牙龈炎症,这些都会产生异味导致口臭;儿童如果口腔卫生差,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比如儿童喜欢吃零食后不及时清洁口腔,容易导致牙齿龋坏、牙龈发炎等从而引起口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