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性葡萄胎多继发于葡萄胎妊娠且在6月内发病,病理见侵入肌层水泡状组织有绒毛结构,HCG异常升高但相对绒癌有区别,超声呈蜂窝状病灶,预后相对较好;绒癌可继发非葡萄胎妊娠等时间多样,病理无绒毛结构滋养细胞极度不规则增生,HCG水平往往更高,超声见边界不清低阻血流信号病灶,病情进展快易转移。
一、病史差异
侵蚀性葡萄胎多继发于葡萄胎妊娠,通常发生在葡萄胎排空后6个月内;绒癌可继发于葡萄胎妊娠,也可继发于非葡萄胎妊娠(如流产、足月产等),发生时间更具多样性,可在葡萄胎排空后1年以上发病。不同妊娠史背景影响着对两种疾病的初步判断,比如有葡萄胎妊娠史且在6个月内出现相关异常表现需优先考虑侵蚀性葡萄胎,而有非葡萄胎妊娠史且出现HCG异常升高等情况则要警惕绒癌可能。
二、病理特征区别
(一)侵蚀性葡萄胎
显微镜下可见侵入子宫肌层的水泡状组织,绒毛结构存在,滋养细胞有增生分化不良情况,但相对有一定特征性,其滋养细胞增生程度、绒毛侵犯肌层的方式等有特定表现,可据此与绒癌区分。
(二)绒癌
显微镜下表现为滋养细胞极度不规则增生,增生与分化不良的滋养细胞排列成片状,侵入肌层并破坏血管,无绒毛结构,这是与侵蚀性葡萄胎在病理形态上的重要区别点。
三、HCG测定差异
两者血清HCG水平均异常升高,但绒癌患者血清HCG水平往往更高。在葡萄胎排空后HCG持续异常升高超过6周,或流产、足月产、异位妊娠后HCG升高持续超过4周仍未转阴等情况,绒癌的可能性更大;而侵蚀性葡萄胎患者HCG升高情况虽也异常,但相对绒癌在时间及数值升高幅度上有一定区别。
四、影像学表现不同
(一)超声检查
侵蚀性葡萄胎常表现为子宫肌层内有局灶性或弥漫性强光点或光团与暗区相间的蜂窝状病灶;绒癌在超声下可见子宫肌层内有边界不清、色彩丰富的低阻血流信号病灶等,通过超声对子宫肌层病灶的形态、血流等情况的观察,可辅助鉴别两者。
五、临床病程特点
侵蚀性葡萄胎一般预后相对较好,病情进展相对较缓;绒癌病情进展往往较快,易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部位常见肺、阴道、脑等部位。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妊娠状态会影响疾病的表现及处理,需综合妊娠情况来判断和制定诊疗方案;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考虑基础疾病对疾病鉴别及后续治疗的干扰,比如有肝脏基础疾病者,在涉及可能影响肝脏功能的诊疗措施时需权衡利弊,以保障患者整体健康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