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炎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包括口腔黏膜充血、水肿、溃疡,不同程度疼痛,分泌物增多;全身症状有感染性口腔炎可致发热,还会有乏力感,不同年龄、生活方式人群表现有差异。
黏膜改变:口腔黏膜会出现充血、水肿,进而可能形成溃疡。例如疱疹性口腔炎,口腔黏膜上会先出现散在或成簇的小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表面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的口腔黏膜较为娇嫩,更容易受到损伤出现上述改变;成年人若长期熬夜、免疫力下降等也可能引发口腔黏膜的炎症改变。
疼痛:口腔炎患者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是在进食、说话时疼痛可能会加剧。疼痛程度因病情轻重而异,轻度口腔炎可能只是轻微的刺痛感,而重度的如坏死性龈口炎,疼痛较为剧烈,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和日常生活。不同性别在疼痛感受上可能存在一定个体差异,但总体上疼痛是口腔炎常见的突出症状之一。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群,口腔黏膜长期受到刺激,发生口腔炎时疼痛可能更明显;有口腔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生口腔炎时疼痛可能相对更敏感。
分泌物增多:口腔内可能会有较多的分泌物,表现为唾液增多且可能伴有异味。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口腔腺体分泌增加,同时细菌等病原体在口腔内繁殖产生异味。对于儿童来说,口腔卫生习惯不佳时,更容易出现分泌物增多的情况;老年人由于口腔腺体功能减退等原因,发生口腔炎时分泌物增多的表现可能与年轻人有所不同,但同样会影响口腔的舒适感。
全身症状
发热:一些感染性口腔炎可能会引起发热症状,体温可不同程度升高。比如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患者可能会出现低热到中度发热的情况;而坏死性龈口炎多由奋森螺旋体和梭形杆菌混合感染所致,患者常伴有高热。不同年龄人群对发热的耐受和表现不同,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可能更容易出现惊厥等情况;老年人发热时可能症状不典型,需要更加密切观察。生活方式中运动少、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在发生口腔炎时出现发热症状;有慢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感染性口腔炎时发热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需要特别关注。
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力气,精神状态较差。这是因为身体处于炎症反应状态,机体代谢增加,消耗较多能量,从而导致乏力表现。对于女性来说,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发生口腔炎时乏力症状可能会更明显;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休息不足的人群,本身身体处于相对疲劳状态,发生口腔炎时乏力感可能会被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