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病即勃起功能障碍,发病与年龄、生活方式、疾病等因素相关,表现为阴茎不能正常勃起等,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特殊检查,治疗包括基础疾病治疗、心理治疗、药物及其他治疗,特殊人群治疗需谨慎并结合自身情况改善。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发生ED的风险增加。例如,50岁左右男性ED发生率约为40%,65-70岁可达70%左右。这与年龄相关的激素水平变化(如睾酮水平逐渐下降)、血管功能减退、神经传导功能改变等多种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酗酒可增加ED风险。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阴茎海绵体的血液供应;酗酒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干扰性激素的分泌和正常的神经传导,从而影响勃起功能。缺乏运动、肥胖也是ED的危险因素,肥胖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这些因素会影响血管和内分泌功能,导致ED发生。
疾病因素:患有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腺功能减退等)的患者,发生ED的概率较高。例如,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5%-75%合并ED,这是因为高血糖可损伤神经和血管,影响阴茎的勃起机制。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阴茎不能勃起、勃起不坚硬或勃起维持时间短,无法进行正常的性生活。部分患者可能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又可能进一步加重ED的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性生活情况、病史(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用药史等。
体格检查:包括生殖系统检查、心血管系统检查等,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影响勃起功能的相关体征。
实验室检查:如性激素水平测定、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内分泌及整体健康状况。
特殊检查:如阴茎海绵体血流多普勒超声检查、夜间阴茎勃起功能监测等,可更精确地评估阴茎的血管和神经功能,辅助诊断ED。
治疗原则
基础疾病治疗:对于由基础疾病引起的ED,如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改善心血管功能等。
心理治疗:对于存在心理因素的患者,心理治疗非常重要,可采用心理咨询、性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改善勃起功能。
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如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且要注意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等。
其他治疗:如真空负压装置治疗、阴茎海绵体内药物注射治疗等,但这些治疗方法都有其相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严格掌握。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在治疗时需更加谨慎地评估基础疾病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以减少对血管和神经的进一步损伤;肥胖患者则需要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改善整体健康状况,从而有助于ED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