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小儿肠胀气可通过清补脾经、揉板门、摩腹、揉中脘、揉天枢、推下七节骨等推拿手法缓解,推拿时要注意推拿者洗净双手、保持温暖,力度适中,注意小儿皮肤情况,若胀气严重或推拿无改善需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小儿合理喂养以减少肠胀气发生。
一、清补脾经
1.位置:脾经位于小儿拇指桡侧缘。
2.操作:术者用拇指螺纹面旋推小儿拇指桡侧缘,约推100-300次。脾经能健脾和胃、消食化积,对于小儿肠胀气因脾胃功能不佳引起的情况有改善作用,通过推脾经可促进脾胃运化,缓解胀气。
二、揉板门
1.位置:板门位于小儿大鱼际平面。
2.操作:用拇指端揉小儿大鱼际平面,约揉100-200次。板门穴为胃经的经穴,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对小儿食积导致的肠胀气有较好的缓解效果,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三、摩腹
1.位置:腹部即小儿整个腹部。
2.操作:术者用手掌掌面或四指摩小儿腹部,频率约每分钟120-160次,摩5-10分钟。摩腹可促进腹部气血流通,调节胃肠蠕动,对于小儿肠胀气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能增强胃肠消化功能,减轻胀气不适。需注意操作时手法要轻柔,根据小儿腹部情况调整力度,考虑小儿腹部皮肤娇嫩等特点,避免用力过大引起不适。
四、揉中脘
1.位置:中脘位于小儿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2.操作:用拇指或掌根揉小儿中脘穴,约揉100-200次。中脘穴是胃之募穴,揉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对小儿肠胀气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可改善胃肠功能,缓解胀气症状。要注意根据小儿年龄调整揉的力度,低龄小儿力度宜轻。
五、揉天枢
1.位置:天枢位于小儿脐旁2寸处。
2.操作:用拇指揉小儿天枢穴,左右各揉100-200次。天枢穴是大肠经的募穴,揉天枢能调理大肠气机,理气消胀,对于小儿肠胀气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气体。操作时同样要注意力度适中,考虑小儿腹部敏感等情况。
六、推下七节骨
1.位置:七节骨位于小儿背部,第4腰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
2.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面自小儿第4腰椎推向尾骨端,约推100-300次。推下七节骨能通腑泻热,对于小儿肠胀气伴有大便不通等情况有改善作用,可调节肠道功能,促进排便排气,缓解胀气。但要注意根据小儿体质等情况把握推的力度和次数,体质虚弱小儿慎用。
在进行小儿肠胀气推拿时,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推拿者要洗净双手,保持手部温暖,避免小儿受凉。其次,推拿力度要适中,以小儿能耐受为宜,根据小儿不同年龄阶段调整力度。对于皮肤有破损、感染等情况的小儿不宜进行推拿。如果小儿肠胀气情况较为严重或经推拿后无明显改善,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要考虑小儿的生活方式,平时应注意合理喂养,避免小儿进食过快、过饱,避免在小儿哭闹时喂奶等,以减少肠胀气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