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产有流产不全、感染风险增加、影响内分泌、损伤子宫等危害,有多次流产史、患基础疾病、年龄较小的女性药物流产需特别注意,这些女性流产前要了解风险、流产后密切观察或在医生评估下谨慎选择等。
一、流产不全
药物流产有一定的失败率,约10%左右可能出现流产不全情况。即妊娠组织物部分排出体外,部分残留于宫腔内。残留的组织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大量出血,出血时间长还可能引发贫血,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失血性休克。有研究显示,流产不全时阴道出血量往往超过正常月经量的2-3倍,持续出血时间可长达10-15天甚至更久。
二、感染风险增加
由于阴道出血时间长,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细菌容易逆行感染,引发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妇科炎症。如果炎症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可能会蔓延扩散,影响输卵管等生殖器官,导致输卵管粘连、堵塞,进而引起继发不孕等问题。有临床数据表明,药物流产后发生感染的概率较正常分娩或手术流产相对更高,尤其是本身有生殖道炎症的女性,感染风险会进一步升高。
三、对内分泌的影响
流产药物会影响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表现为月经周期改变,如月经推迟或提前、月经量异常等。激素水平的波动还可能引起情绪波动,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一般来说,药物流产后约有20%-30%的女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月经紊乱情况,这种内分泌失调的状态可能需要数月才能逐渐恢复。
四、对子宫的损伤
药物流产时子宫需要通过收缩来排出妊娠组织,频繁或强烈的子宫收缩可能会损伤子宫内膜。多次药物流产的女性,子宫内膜受损后,再次妊娠时发生前置胎盘、胎盘粘连等妊娠并发症的风险会增加。例如,前置胎盘可能导致孕期大出血,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一、有多次流产史的女性
多次药物流产会使子宫受到多次损伤,流产不全、感染等风险进一步加大。这类女性在药物流产前应充分了解可能面临的风险,流产后要密切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和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二、患有某些基础疾病的女性
如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女性,药物流产过程中阴道大量出血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有心脏病的女性可能因出血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诱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高血压女性可能因出血、应激等因素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引发脑血管意外等。所以这类女性在考虑药物流产时,需要在医生评估下谨慎选择,并做好相应的监测和准备。
三、年龄较小的女性
处于青春期的女性生殖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药物流产对她们身体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除了上述一般人群可能面临的风险外,还可能对未来的生殖健康产生更长远的不良影响,如导致卵巢功能受损等,进而影响未来的生育能力和月经周期等。因此,年龄较小的女性如果发生意外妊娠,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合适的终止妊娠方式,且要充分了解药物流产可能带来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