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小血管瘤是肝脏常见良性肿瘤,直径一般小于5厘米,病因不明,可能与先天血管发育异常和激素水平有关,多数无症状,少数有右上腹隐痛等,通过超声、增强CT或MRI诊断,无症状小血管瘤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定期复查,特殊情况可考虑相应治疗,不同人群有其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病因
目前其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有关,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发育异常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血管瘤;还可能与激素水平有一定关联,女性患者相对多见,可能与雌激素等激素影响血管生长有关。
二、临床表现
1.无症状情况: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在体检做腹部超声等检查时偶然发现。这是因为肿瘤较小时,一般不会压迫周围组织器官,也不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所以患者自身感觉不到不适。
2.少数有症状情况:当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虽小血管瘤一般不会,但少数特殊情况)可能会出现右上腹隐痛、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这是因为肿瘤增大可能对周围组织产生轻微压迫或牵拉,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三、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是肝小血管瘤常用的筛查方法,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高回声结节,内部呈网络状改变,可初步提示肝小血管瘤的可能。超声检查方便、无创,可重复性强,能较好地观察肝脏内病变的形态、大小等情况。
2.增强CT或MRI检查:对于超声检查发现的可疑病变,进一步行增强CT或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增强CT表现为动脉期边缘结节状强化,门静脉期强化向中心扩展,延迟期病灶大部分或完全强化;MRI检查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且随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高,呈“灯泡征”,这些特征性表现有助于确诊肝小血管瘤。
四、治疗与随访
1.一般无需特殊治疗:由于肝小血管瘤生长缓慢,多数患者肿瘤长期稳定,所以对于直径小于5厘米且无症状的肝小血管瘤,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定期复查超声等检查观察肿瘤变化即可。一般建议每6-12个月复查一次腹部超声,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等有无变化。
2.特殊情况的处理:如果肝小血管瘤位于肝脏边缘,有发生破裂出血风险(虽小血管瘤发生破裂风险极低,但极个别情况),或者患者因肿瘤存在产生明显心理负担等,可考虑进一步评估后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介入治疗等,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肝小血管瘤相对少见,若发现儿童有肝小血管瘤,同样需定期随访超声,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关注肿瘤大小变化对肝脏发育等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但一般儿童肝小血管瘤生长也较为缓慢,多数无需过早干预。
2.女性患者:女性患者中肝小血管瘤相对多见,要注意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对肝小血管瘤产生一定影响,妊娠期间需密切观察,一般产后复查可能发现肿瘤有一定变化,但多数仍呈稳定状态。
3.有基础肝病患者:对于本身有乙肝等基础肝病的患者合并肝小血管瘤,需要同时关注基础肝病情况和肝小血管瘤情况,定期复查时要综合评估两者对肝脏功能等的影响,在随访检查项目上可能需要增加对基础肝病相关指标的检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