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破裂是妊娠晚期或分娩中子宫体部或下段发生的严重危及母儿生命的产科急重症,病因包括子宫手术史、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宫缩剂使用不当、子宫畸形或病变等,临床表现有先兆子宫破裂的病理性缩复环等及完全性、不完全性子宫破裂的不同表现,分类按原因分自然和损伤性、按程度分完全和不完全,诊断靠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危害是致胎儿缺氧死亡、产妇失血性休克,预防需加强产检、管理子宫手术史者、正确用宫缩剂、规范助产操作。
一、定义
子宫破裂是指在妊娠晚期或分娩过程中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的破裂,是严重危及母儿生命的产科急重症。
二、病因
1.子宫手术史:既往有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子宫手术史者,子宫肌层存在瘢痕,妊娠晚期或分娩时,子宫收缩可能导致瘢痕处破裂。
2.胎先露部下降受阻:骨盆狭窄、胎位异常(如肩先露、额先露等)、胎儿畸形(如巨大胎儿、脑积水等)可阻碍胎先露部下降,子宫为克服阻力加强收缩,子宫下段过度拉伸而破裂。
3.宫缩剂使用不当:分娩过程中不适当地使用缩宫素等宫缩剂,导致子宫收缩过强,引发子宫破裂。
4.子宫畸形或病变: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或子宫存在肌瘤、腺肌病等病变,使子宫肌层结构薄弱,增加破裂风险。
三、临床表现
1.先兆子宫破裂:常见于产程长、有梗阻性难产因素的产妇,表现为子宫病理性缩复环形成(子宫下段过度拉长变薄,可见环状凹陷)、下腹部压痛明显、胎心异常(胎心加快或减慢、不规律)、产妇烦躁不安、排尿困难及血尿等。
2.子宫破裂
完全性子宫破裂:产妇突感下腹部一阵撕裂样剧痛,随后宫缩停止,疼痛暂时缓解,但很快出现全腹持续性疼痛,伴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休克表现,胎心胎动消失,腹部检查可扪及胎体,子宫位于侧方,阴道可能有少量流血。
不完全性子宫破裂:子宫肌层部分或全层破裂,但浆膜层完整,宫腔与腹腔未相通,胎心胎动存在,破裂处有压痛,若累及子宫血管,可形成阔韧带内血肿,于腹部可触及包块,压痛明显。
四、分类
1.按破裂原因分
自然破裂:多因上述子宫手术史、胎先露受阻等因素导致子宫自然发生破裂。
损伤性破裂:如分娩过程中不恰当的阴道助产操作等造成子宫破裂。
2.按破裂程度分
完全性子宫破裂:子宫肌层全层破裂,宫腔与腹腔相通。
不完全性子宫破裂:子宫肌层部分破裂,浆膜层完整。
五、诊断
1.病史:详细询问产妇既往子宫手术史、本次妊娠分娩过程中有无异常情况等。
2.临床表现:根据上述先兆子宫破裂及子宫破裂的典型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3.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可协助判断子宫破裂情况,了解腹腔内有无积血等;阴道检查可能发现宫颈扩张程度异常、胎先露部上升等。
六、危害
子宫破裂可导致胎儿急性缺氧、窘迫甚至死亡,产妇可出现失血性休克,若不及时救治,严重威胁母儿生命安全。
七、预防
1.加强产前检查:及时发现胎位异常、骨盆狭窄等异常情况,评估分娩方式。
2.有子宫手术史者管理:对于既往有子宫手术史的孕妇,提前做好分娩计划,妊娠晚期密切监测子宫瘢痕情况,必要时提前入院待产。
3.正确使用宫缩剂:分娩过程中严格掌握宫缩剂的使用指征和剂量,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子宫收缩情况。
4.规范助产操作:避免不恰当的阴道助产操作,减少子宫损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