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是牙髓组织的炎性病变,病因有细菌感染(最主要,常见龋齿时细菌侵入)、物理损伤(牙齿受外伤致牙髓受损)、化学刺激(牙科治疗用药或充填材料刺激),分类有可复性(遇冷热等短暂疼痛,刺激去除即消)、不可复性(含急性起病急骤剧痛等、慢性多长期冷热刺激痛等、残髓炎根管治疗后残留牙髓炎症),症状表现各有特点,诊断通过症状询问、口腔检查、温度测试,治疗可复性先去刺激因素安抚治疗,不可复性多需根管治疗,儿童牙髓炎与不良饮食习惯致龋齿相关家长需助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孕妇患牙髓炎需谨慎选治疗时机方法并告知妊娠情况,老年人牙髓炎症与牙齿磨损等相关治疗需综合全身健康状况选方案。
一、牙髓炎的定义
牙髓炎是指发生于牙髓组织的炎性病变,牙髓是包含神经、血管等的疏松结缔组织,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中,当各种致病因素侵袭牙髓时,就会引发炎症反应。
二、病因
1.细菌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常见于龋齿进展过程中,细菌(如变形链球菌等)通过牙体缺损处侵入牙髓,引发炎症。例如,深龋时细菌可直接感染牙髓。
2.物理损伤:牙齿受到外伤(如撞击、咬硬物等),导致牙髓组织受损,进而引发炎症。
3.化学刺激:在牙科治疗过程中,使用的窝洞消毒药(如酚类、醛类药物)等可能刺激牙髓,引起炎症反应;另外,充填材料的刺激也可能导致牙髓炎症。
三、分类
1.可复性牙髓炎:是牙髓组织的初期炎症,病变较轻,牙髓尚有恢复正常的能力。通常因轻度的温度刺激(如冷、热刺激)或化学刺激(如酸甜刺激)而引发短暂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
2.不可复性牙髓炎
急性牙髓炎:起病急骤,疼痛剧烈,呈自发性、阵发性发作,夜间痛明显,疼痛常不能自行定位,温度刺激可使疼痛加剧。
慢性牙髓炎:多无明显的自发痛,但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史,有时可出现轻度的咬合不适或钝痛。
残髓炎:发生于根管治疗后,残留的少量牙髓发生的炎症,常有咬合不适或轻叩痛等表现。
四、症状表现
可复性牙髓炎主要表现为遇冷热刺激时短暂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迅速消失。
急性牙髓炎典型症状为自发性、阵发性剧烈疼痛,夜间痛较白天明显,疼痛可放射至同侧头面部,患者常难以明确指出患牙位置。
慢性牙髓炎一般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病史,部分患者可伴有轻度的咀嚼不适或咬合痛。
五、诊断方法
1.症状询问:详细了解患者疼痛的特点,如疼痛发作时间、性质、诱发因素等。
2.口腔检查:通过视诊、探诊等检查,发现牙齿是否有龋洞、充填体情况等,初步判断牙髓是否受影响。
3.温度测试:使用冷诊法或热诊法来测试牙髓对温度刺激的反应,可复性牙髓炎患牙在温度刺激时出现短暂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消失;急性牙髓炎患牙在温度刺激时疼痛加剧,且刺激去除后疼痛仍持续一段时间。
六、治疗原则
1.可复性牙髓炎:首先去除刺激因素,如去除龋坏组织等,然后采取安抚治疗,观察牙髓是否恢复正常,若恢复则可行永久充填;若安抚后仍有症状,则可能需要进一步行根管治疗。
2.不可复性牙髓炎:多需进行根管治疗,通过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进行根管预备、消毒和充填,以去除牙髓炎症并防止再感染。
七、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牙髓炎常与不良饮食习惯(如喜食甜食、口腔卫生不佳)导致的龋齿进展相关,家长需帮助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如督促刷牙、减少甜食摄入等,发现儿童牙齿不适需及时就诊。
孕妇:孕妇患牙髓炎时,需谨慎选择治疗时机和方法,尽量在孕期相对安全的阶段进行必要的牙科治疗,以避免炎症对孕妇和胎儿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就诊时需向医生说明妊娠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牙髓炎症可能与牙齿磨损、牙龈退缩导致的牙根暴露等因素相关,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其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