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肿瘤是发生在腮腺部位的肿瘤,分良性和恶性。良性有多形性腺瘤(好发中年女性,可恶变)、沃辛瘤(多见于男性、中老年,与吸烟有关);恶性有黏液表皮样癌(最常见恶性,分高、低分化)、腺样囊性癌(浸润性强、易沿神经扩散)。良性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恶性有疼痛、面瘫等。诊断靠B超、CT、MRI及病理检查。治疗上良性手术切除,恶性手术为主,辅以后续治疗。不同人群有相应特点,儿童、女性、男性、吸烟史人群、有家族史人群各有相关情况需注意。
一、腮腺肿瘤的分类及特点
良性腮腺肿瘤
多形性腺瘤:较为常见,约占腮腺肿瘤的60%-70%。好发于中年女性,生长缓慢,肿瘤界限清楚,质地中等,可呈结节状。组织学上由上皮组织和黏液样或软骨样间质组成,有恶变可能,恶变率约为5%-10%。
沃辛瘤:又称为腺淋巴瘤,约占腮腺肿瘤的10%-30%,多见于男性,尤其是中老年男性,与吸烟关系密切。肿瘤通常呈圆形或卵圆形,质地较软,有囊性感,生长缓慢,一般双侧腮腺可同时或先后发生肿瘤。组织学特点是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构成。
恶性腮腺肿瘤
黏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腮腺肿瘤,约占腮腺恶性肿瘤的50%以上,可发生于各年龄组,女性稍多于男性。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和生物学行为分为高分化和低分化两型。高分化者生长缓慢,预后较好;低分化者生长较快,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腺样囊性癌:占腮腺恶性肿瘤的20%左右,好发于中年女性,肿瘤浸润性强,常沿神经扩散,导致疼痛和面瘫等症状,易发生肺、骨等远处转移,预后相对较差。
二、腮腺肿瘤的临床表现
良性肿瘤:一般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活动度良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恶性肿瘤:除了腮腺区肿块外,还可能出现疼痛、面神经麻痹(表现为口角歪斜、闭眼不能等)、肿块固定、与周围组织粘连、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如果是腺样囊性癌,可能早期就出现神经侵犯相关的疼痛等表现。
三、腮腺肿瘤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B超:可以初步判断肿瘤的囊性或实性、大小、边界等情况,对腮腺肿瘤的初步筛查有重要意义。良性肿瘤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或等回声结节;恶性肿瘤多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
CT: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是否侵犯面神经、腮腺导管等结构,对于判断肿瘤的范围和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
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有助于发现微小的肿瘤侵犯以及神经受累情况等。
病理检查:是确诊腮腺肿瘤的金标准,可通过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肿瘤后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来明确肿瘤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以及具体的病理类型。
四、腮腺肿瘤的治疗
良性肿瘤: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完整切除肿瘤是关键。对于多形性腺瘤,手术应在肿瘤包膜外正常组织内切除,避免肿瘤破裂导致种植复发;沃辛瘤如果是双侧发病或复发肿瘤,可考虑更保守的手术方式,但也需完整切除。
恶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常需扩大切除范围,因为恶性肿瘤容易侵犯周围组织。术后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等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例如,黏液表皮样癌低分化型、腺样囊性癌等通常需要术后辅助放疗来降低局部复发率;对于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五、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
儿童:儿童腮腺肿瘤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发生,良性肿瘤相对多见。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时需要更加注意保护面神经等重要结构,手术方式的选择要兼顾肿瘤切除和面部外观及功能的影响。
女性:在良性肿瘤中多形性腺瘤好发于女性,而恶性肿瘤的发生在不同性别上虽无绝对差异,但不同病理类型的发病情况可能有一定特点。
男性:沃辛瘤多见于男性,可能与吸烟等因素相关,男性患者在诊断出沃辛瘤时需要询问吸烟史等情况。
有吸烟史人群:沃辛瘤的发生与吸烟关系密切,有吸烟史的人群腮腺肿瘤中沃辛瘤的可能性相对增加,这类人群如果发现腮腺肿块需要更加警惕沃辛瘤的可能。
有家族史人群:虽然腮腺肿瘤的家族遗传性相对较低,但如果有家族中有腮腺肿瘤患者,个体患腮腺肿瘤的风险可能会略有增加,需要更加密切关注腮腺部位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