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膜炎部分类型具传染性,如肠道病毒引起的可通过粪-口和呼吸道飞沫传播,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通过飞沫传播;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一般不具传染性,对具传染性的病毒性脑膜炎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相关分泌物等并对患者适当隔离,儿童要加强护理增强免疫力。
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性脑膜炎类型及传播方式
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肠道病毒是导致病毒性脑膜炎较常见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例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在家庭、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易造成传播。当感染者的粪便污染了水源、食物等,健康人接触后可能被感染;在近距离接触时,感染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中的病毒也可被他人吸入而感染。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等因素,更容易受到肠道病毒的侵袭。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该病毒引起的脑膜炎常伴随流行性腮腺炎出现,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在咳嗽、说话、打喷嚏时产生含有病毒的飞沫,周围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在学校等集体场所易造成聚集性传播。
不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性脑膜炎类型
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脑膜炎一般不具有传染性。它主要是由于潜伏在体内的病毒被激活而发病,并非通过外界传播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对于有传染性的病毒性脑膜炎,在预防方面,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避免接触患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等;在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对于患者,要进行适当隔离,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对于儿童,家长要加强护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儿童自身免疫力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